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322章 土木堡之变的损失

 “乱军之中,七十五岁高龄的老将张辅战死当场。搜索本文首发: 今晚吃鸡 jinwanchiji.com成国公朱勇率军前去救援,结果误中瓦剌埋伏,同样不幸战死。”

 李放摇头叹息,感慨于两员良将的去世。

 “砰!”

 一声响动传来,朱棣一拳砸在桌子上,这次用力有些猛,李放看着都觉得疼。

 “陛下......”

 朱棣咬牙切齿的说道:“这都是随咱多年的猛将!就这么坏在一个小儿和一个阉人手中!当年靖难时......”

 上下嘴唇碰了碰,朱棣看了眼李放,后面话没说出来。

 瞅见他一副承受巨大打击的样子,李放决定还是给朱棣一个好消息吧。

 声音抬高了些许,李放开口说道:“乱军之中,早已忍受不了王振愚蠢的武将里终于站出来一人,护卫将军樊忠举起铁锤直冲王振而去,口中呼喊:‘吾为天下诛此贼。’,随后将王振锤杀当场!”

 “好!”

 听闻此言,朱棣击节叫好:“早就该如此了!张辅、朱勇无能之辈,世受国恩,却不敢下手为国除奸,咱真是看走了眼!”

 以己度人,朱棣觉得,要是自己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早就命人杀了这个宦官了。

 就算会因此恶了皇帝又如何?

 堂堂国公,难不成还能给一个宦官赔命不成?

 所以,对于张辅、朱勇等从靖难之中杀出来的猛将,朱棣是一边疼惜他们的下场,一边又忍不住的埋怨。

 只是他却忘了,不是谁都有他这个勇气,敢于直接面对皇帝苛责的。

 张辅、朱勇固然是勇将,但他们年事已高,总要考虑身后儿孙的。

 他们自己确实不用太过在意朱祁镇的态度,但后辈儿孙的前程却在朱祁镇手里握着呢,他们又不知道历史,哪里敢如此莽撞?

 等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时,再杀不杀王振也已经不重要了。

 这个道理很容易想清楚,李放都能琢磨出来,朱棣会不知道?

 只是这会儿怒意上头,他怎么会站在张辅等人的立场上考虑?

 总算是听到个好消息的朱棣露出了笑脸:“咱要好生提拔这个叫樊忠的,此人现在何处?”

 “您还是先消停会儿吧,这会儿这人出没出生还不一定呢,回头我把史书送过来,您老自己慢慢查。”李放劝了几句。

 朱棣慢慢冷静下来,转念一想,李放说的也有道理。

 摆手示意他继续。

 都听到这里了,后面的结果再难看朱棣认为自己也能忍受了。

 李放望着桌上肆意横流的茶水,恍惚间眼前闪过一抹血色,他幽幽的说道:“樊忠杀了王振,然而于大局终究无用。此战,明军极度混乱,骡马惊奔自相践踏,死者无算,诸军大溃,尸体蔽野塞川。朱祁镇的御营亲军挡不住瓦剌的弯刀,文武大臣自国公以下五十二人战死......”

 朱棣脸色阴沉了些许,但还能控制的住。

 听了前面的那些叙述,这样的下场他心中早有预料。

 他本人也是惯于沙场的老将,明军身上几乎把所有行军打仗能犯的忌讳全犯了,有此下场也不奇怪。

 听着李放沉重的语气,朱棣缓缓问道:“诸军大溃,那个孽障呢?他难道自己丢下大军苟活求存了?”

 李放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表情,要是朱祁镇真的逃出去了,也就没有后面那档子事儿了,说不定他的风评还会好上不少。

 讽刺不讽刺?

 弃军而逃这种事,在朱祁镇身上竟然起到的是正面作用。

 “皇帝的亲军自然是极为精锐的,虽然也有一部分被乱军冲散,但整体上还能保持建制,试图保护着皇帝突围。”

 “废物!”朱棣怒骂一声,“朱家子孙,都是血雨腥风里杀出来的,哪怕是老大一向自诩文弱,靖难之时亦能独当一面,这孽障怎的如此无能!”

 朱高炽在历史中的形象,就是一个胖乎乎的文人太子,聚集在太子麾下的党羽也多为文臣。

 然而,靖难之时的朱高炽,可不是只能坐等父亲和兄弟打天下的主。

 靖难初期,朱棣在打退了耿炳文后,朱允炆便调动了大明战神李景隆率军五十万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