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土木堡之变的损失(第2页)
而此时,朱棣因为兵少,自己亲自率军在外,给其他地方解围去了,李景隆径直围困了北平城。
此时的城内,精锐几乎全被朱棣带走了,留给朱高炽的不说是老弱病残吧,起码也能说是羸弱之士。
然而就是这样不利的情况,面对朝廷五十万大军的围剿,朱高炽指挥若定,多次打退了李景隆的攻势。
甚至到了后面,朱高炽还能在夜里打开城门,时不时出城夜袭,反倒搞得李景隆十分狼狈。
不得不说,老朱家这三代人,没一个是吃干饭的。
《明史·仁宗本纪》记载: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
自己大儿子的本事朱棣自然清楚,他实在想不明白,人都说老子英雄爷好汉,怎么到了朱祁镇身上就不起作用了呢?
无奈的摇摇头,李放都不敢想,要是朱棣知道后面朱祁镇的举动后会怎么想。
但都说到这儿了,他也只能继续了。
李放继续开口:“可惜的是,皇帝亲军虽然勇猛,但局势败坏如此,他们也是回天无术,不仅没能救出皇帝,自身也损失惨重。见突围无望,朱祁镇不知是心理崩溃了,还是咋的了,径直盘膝坐于高岗之上,直至被瓦剌骑兵所擒。”
“废物!废物!”朱棣怒骂,“都如此境地了,连以身殉国的决心都没有吗?就这还敢率师出征?”
“他要是以身殉国了倒还好,后面就没那么多事了。”李放苦笑道。
朱棣眉头一皱:“皇帝沦于敌酋之手,莫不是那也先挟持皇帝破关夺城,直趋北平?”
“正是。”李放点点头,“也先挟持皇帝,以为奇货可居,他先后挟持朱祁镇来到宣府、大同两城,要求守将开门迎驾,结果都被守将拒绝。”
朱棣心绪稍平,总算是没有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
真让敌军借着皇帝叫开城门,那这份屈辱,历朝历代都没几个能比的了。
李放悄悄看了眼朱棣,心中放松了些。
就朱棣刚才那个反应,他哪里还敢再说朱祁镇亲自叫门的事,更别提朱祁镇那个外号了。
“叫门天子”这个称呼要让朱棣知道了,李放真担心,朱瞻基这辈子都别想翻身了。
顿了下,李放继续说道:“皇帝被俘,京师人心震动,留守的百官不知所措。此时,以翰林侍讲徐有贞为首的一群官员提议南迁,建议朝廷返回旧都南京,以避也先锋芒。”
朱棣眼睛一眯:“此贼其心可诛!”
要真迁回南边,去的容易,再想回来可就难了。
帝都南移,人心震动,一个弄不好就要重演北宋旧事,这是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帝王都不能接受的。
不过朱棣并未紧张,想到日后崇祯皇帝还是在北京,朱棣就知道,这次的迁都之议没成。
果然,随后李放的话就让他眉头稍稍为之舒展。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坚决反对,留守的孙太后也不愿做这个千古罪人,因此提拔了于谦为兵部尚书,将京师防务尽数委托给他。”
李放语气激昂了起来:“随后,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共同拥立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继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以稳定人心。同时朝内万众一心,开始清算王振党羽,众志成城守卫京师。”
“最终,也先的谋划落空,瓦剌大军数次进攻京师,均被击退,无奈之下,也先只好挟朱祁镇北返。”
“哼!”朱棣冷笑一声,“区区蛮夷,如何懂得攻城之术?”
说完,朱棣抬头看看天,话锋一转:“就先如此好了,之后的事咱自己去看史书吧,你且说说此战我大明损失如何?”
知道了京师没有沦陷,朱棣心中还算是平稳。
被朱祁镇这个不肖子孙一再打击之下,朱棣的下限也往下拉了很多,丧师失地也算平常,只要京城没有沦陷就好。
看看时间不早了,朱棣决定再聊上两句,就去处理家事了。
今天知道的消息太过震撼,朱棣要留下时间好好思考一番,以后自己该何去何从?这个天下究竟要如何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