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赵祯要发债券(第3页)
同时他也积极反对朝中发兵的政策,好水川之战前他就曾强烈反对出兵,奈何朝廷不听。
按照赵祯和李放之前的讨论,选中范仲淹是迟早的事。
可他们当时的打算是,赵祯要在朝中进行改革,改善朝廷的收入,之后才有余力去支持西北的种种行动。
蚕食之策可不是说说而已,那是要实打实的花钱的,以国本伤人,效果虽好,可也靡费颇多。
就现在的赵祯,他能拿的出来钱粮支援西北吗?
“要在西北修建堡寨,每一处都要花钱,你才刚刚亲政,国库里还有多余的钱吗?”
李放的话,让赵祯昂扬的气势顿时打了个折扣。
他闷闷不乐的摇了摇头,一脸的无奈。
这话是真的戳中了他的心窝子。
北宋虽然富裕,但放到国家层面上,这点钱就不算什么了。
要养那么庞大的军队,每年的军费支出就是一个大包袱,再加上今年刘娥去世,国丧之下,又花了不少钱。
明道二年虽然还未过半,但国库里是真的挤不出多余的钱粮来执行赵祯的谋划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范仲淹再有能力,他也不可能说是凭空变出来钱吧?
至于和李放做生意赚的钱,那点收入养着狄青率领的新军都够呛,更别提干别的了。
更何况今年着实不是个好年份,虽然现在还没发生,但历史上可记载了,今年夏天,江淮之地将有旱蝗之灾。
这是天命,哪怕赵祯已经知道了,并提前和吕夷简做了些安排,但又能拿天灾怎么办?
想到没几个月就要迎来的灾祸,赵祯就替自己的内帑担忧。
国库用度不足,肯定就要他这个皇帝来补贴了。
现在李放跟他提钱,着实是是让他头大。
“所以,我这不是来问你了吗?”赵祯抬头看向李放,“钱的事先不论,你也觉得范仲淹十分适合蚕食西夏吧?”
李放不太清楚赵祯是什么意思,但还是点了点头:“没错。”
赵祯接着开口:“那现在的问题就只有一个了,我要怎么支援西北战事。”
看他那样子,好像是有了主意,李放安静的听着。
“我记得现代建房用的材料是一种叫水泥的东西,你家的房子我也看了,确实很坚固。要是用这种材料来建造堡寨,应该能把成本压缩下来吧?”
李放有些失望,还以为赵祯有什么妙招呢,闹了半天只是这样而已。
他摇了摇头:“不行的,就算你把水泥的技术在你们这儿复现了出来,也很难把成本压缩下去。毕竟要建造的东西实在太多,光靠节省是没戏的。”
“别着急啊,我还没说完呢。”
说完这句话,他迟疑了下,像是有什么顾虑。
可抬头看到附近驻守的士兵,赵祯却仿佛下定了决心。
他抱着某种觉悟,坚定的问道:“我准备举债,你觉得能行吗?以我大宋的岁入做保,向天下人发行债券,约定到期赎回。”
不等李放说出自己的意见,赵祯像是要急着说服他一样,紧接着继续开口。
“改革需要时间落地,但粮食的收益是实打实的,只要熬过头几年,后续增产的粮食足以换来巨额收益。无论是拿来稳住辽国,开榷场通商。还是平抑各地的粮价,只要操作得当,绝对能覆盖债券的利息。”
“债券......”
李放没想到,这个多少历史穿越小说中的一大利器,却不是自己先提出来,而是从赵祯嘴里听到。
他也是灯下黑了,总想着怎么通过经营手段去搞钱,却完全忘了,赵祯掌控的是一个庞大的国家。
以国家的体量,哪怕是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只要统治者想,还是有很多办法能合理的搞钱的。
深入思考一番,李放坐直了身子:“这事有搞头,看起来事情的发展可能要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