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朱家父子
朱棣脸色很不好看。
也是,自从靖难之后,很少有人敢对他表露出这种态度了。
只是看李放那样子,朱棣又不好过分逼迫。
沉默了良久,朱棣方才缓缓开口:“还是这般模样,嘴上不饶人。哪怕咱不是皇帝,咱也年长你那么多岁,你小子难道就没有半点敬奉长者的教养?”
“那自然是有的。”李放朝他笑了笑,“只是陛下当面,我又怎敢冒犯天颜?陛下就是陛下,怎能视为一普通长者?”
李放的潜台词很明确,朱棣什么时候不跟他摆皇帝架子,他什么时候态度才会缓和。
要是朱棣老想这么试探他,那李放也绝对不会如了朱棣的意思。
反正现在在大庭广众之下,李放就不信了,朱棣能当着这么多臣子的面动手不成?
只要他不动手,李放就不担心。
朱棣也不是一般的粗鲁武夫,闻言立刻明白了李放的意思。
“那个时候的年轻人,都这么牙尖嘴利的吗?”朱棣无奈的嘟囔了一声。
随手拿起那些弹劾朱高煦的奏章扔给杨士奇,朱棣没好气的说道:“给咱原路发回去,让那些人好好看看咱的批复!朝廷大臣,那么多国事不去关心,总揪着咱的家事不放。”
“陛下,天家无私。”杨士奇正色回道。
“知道了,知道了!”朱棣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但咱心意已定,老二的事就到此为止了。谁若再敢进言,咱就先让他尝尝骨肉分离之苦,再来说让汉王就藩的事!”
闻听此言,这些阁臣一个个都十分无奈。
不少见过朱元璋的臣子更是暗暗叹气,怎么到了他们这里,随侍皇帝就成了这么难受的官职?
两代皇帝,这脾气简直如出一辙,真不愧是父子。
无奈的杨士奇只能躬身领命,抱着那些奏章准备挨个回复。
发牢骚归发牢骚,可这份工作,任他们谁也不可能放弃的。
朱棣不好伺候归不好伺候,可能执掌中枢的机会却更少,抓住了就不可能放手。
看着那些人无奈的样子,朱棣的心情不由得转好了些。
斜眼看了下李放,朱棣心中暗道:“不是谁都像这小子似的,对咱毫无敬畏。”
沉思片刻,朱棣又招了招手对李放说道:“看你小子方才说的头头是道,且上来,可敢帮咱处理一下政务。”
都到这一步了,李放怎么会说不字。
大模大样的朝上拱了拱手,李放说道:“领旨。”
回头安抚了下徐妙锦,拍了拍她的手,李放示意她先坐会儿。
朱棣催促的声音传来:“大丈夫行事当果决,何至于留恋儿女情长?妹子非是一般女子,你难不成还担心她不成?”
“就来!”
李放应了一声,毫无惧色,甚至带着些好奇的走到朱棣身边。
“陛下想让我干什么?”
亲自深入一国中枢,参与国政,李放不免好奇。
“这些,还有这个,这个!”朱棣丢过来几封奏疏,“你且看看,然后批复,再之后交由咱过目。”
朱棣也毫不客气,抓住李放就用。
他也想看看,这个来自后世的年轻人,到底水平如何?
据朱棣所知,李放在后世只是一个普通人,若是一个普通人都能上手一国之政,那朱棣就要好生衡量了。
眼角余光看着李放,朱棣期待他的表现。
李放打开奏疏,好在有之前那些弹劾奏疏打底,李放勉强能习惯这些人的行文。
毕竟这也是经过朱元璋改造过的奏疏,要按照之前的官场习惯,那肯定不是李放能轻易上手的。
毕竟能把五百字就说明白的事,扩写为一万字,这份注水的本事,后世都罕有。
可在朱元璋改造之前,这才是官场的常态。
李放皱着眉头苦读,行文虽然晦涩,但勉强还算能读通。
“今岁以来,黄河躁动,自开封而漫入贾鲁故道,威逼泗州。泗州,祖陵所在,臣心震惧。然目下春汛将至,乞暂发南京龙江船厂杉木三千根,截留漕粮五万石,征凤阳、扬州民夫二万,先堵要害。工部主事蔺芳尝制木龙减水坝,可令赴工督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