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烁今梅菜不蒸

第373章 赵祯和朱棣的交易(第3页)

 应该说,这个时候的宋真宗是有问责的意思的。

 两万匹马,在古代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或许比两万人还要重要。

 国家的重要资产,军中的利器,怎么能这么不明不白的没了呢?

 而对于皇帝疑问,制置使陈尧叟是这么回答的:“盖已给诸军矣。亦虑去岁遇雪,马有死损者多。自前牧马虽经冬,不给刍膏。臣近已指挥坊监,如遇雪,有妨牧,则量给之。”

 大概、可能、也许是送到军中去了。

 这就是北宋朝廷中分管马政的官员给皇帝的回答,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还真就把皇帝糊弄过去了。

 换做现代,就好比军中丢了几辆坦克,分管的军官回答,可能是调到别处去了。

 分明透露着一种荒诞。

 但这就是北宋朝廷!

 就这还没完,时间再往后走。

 到北宋真宗天禧元年,八月十八日,北宋负责马政的牧制置使上奏,请以十三岁已上配军马估直出卖。

 意思是要把十三岁以上的,已经配过种的老马卖掉。

 对于这个提议,历史记载,宋真宗从之。

 如果说这里还算

正常的话,下面的记载就令人揪心了。

 二十七日,帝(宋真宗)谓宰臣等曰:“如闻诸处牧地,近缘蝗旱乏草。昨经大雨,皆复生,不妨蓄牧。”

 就在当月的月底,宋真宗听说养马的牧场下了大雨,之前被蝗灾旱灾影响的牧草都长出来,很方便畜牧,因此十分高兴。

 可在这个时候,向敏中上奏道:“所议减省马,若止令市十三岁已上者,必虑其数无多耳。况今国家马数倍多,望广令出卖。”

 他的意思是,之前说卖掉十三岁以上的老马,但只卖这些还是卖的太少了。

 反正现在国家马匹数量极多,不如干脆多卖点。

 对此,宋真宗没有第一时间答应。

 再加上有其余大臣的反对,此事就暂且搁置了。

 可搁置归搁置,宋真宗可没彻底否决这个提议。

 于是,没过多久,向敏中再次上奏:“近岁边陲彻警,兵革顿销。然诸军战马尚未减数,颇烦经费。望加裁损。”

 因为宋辽停战,庞大的军费开支就成了负担了。

 养马可比养人要贵的多了,这在那些中枢宰执眼中,实在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于是这次,宋真宗没有再拒绝。

 帝曰:“已令内中精选止留近上等第马,其余令民间货卖,定价闻奏。”

 北宋嫌自己军中战马太多了,于是开始往外发卖了。

 这让北宋后期的将领们看到,不知会作何感想。

 而对赵祯来说,有了历史资料在,对北宋的种种弊病,他已经是了如指掌了。

 可要支撑改革,只有吕夷简这个宰相的配合还不够,还需要一样东西。

 那就是威望!

 皇帝是乾纲独断的,可这份决断是需要能力来支撑的,目前来看,赵祯没有这份让群臣束手的威望。

 对他来说,获取这样的威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主动打赢一场战争。

 让谈战色变的群臣看到,现在这个皇帝和上一任皇帝不一样!

 所以,赵祯需要马,尤其是品种优良的种马。

 这种东西,西夏和辽国自然不会卖给他。

 即便是走私,十几乃至几十匹的种马改变不了现在马政崩坏的局面。

 所以,赵祯想到了大明。

 这会儿距离西夏正式立国还有几年,现在开始准备还不算晚。

 而养马的人选,赵祯也已经选好了,范仲淹出镇西北,正好可以负责当地的马政,有这位在,想来马政就不会如历史上那般崩坏了。

 日后北征辽国赵祯也就更有底气了。

 “良马?”朱棣瞬间就明白了赵祯的意思。

 抬眼观察了一番表情激动的赵祯,朱棣意味深长的说道:“看来赵官家是不满意‘仁宗’这个庙号,想要彰显武德了?”

 “永乐帝不必讳言。”赵祯笑了出来,“历史上我大宋武备松弛,朕自然知晓,如今正是要锐意进取,一扫颓势!靖康之耻,绝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