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官场大盗

西北的李元昊这会儿正忙得手脚不沾地,刚把曹氏给册封为新任皇后的赵祯同样也是闲不住,而他手下的这帮大臣这时候更是斗得你死我活。这里面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吕夷简、李迪、范讽、范仲淹、王曾、庞籍(就是那位在民间文学界里被广为人知的宋朝庞太师),这些在历史上或小说戏曲里都鼎鼎大名的人纷纷出场斗法,一时间大宋的朝堂之上是板砖四起唾沫横飞。


 北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二月,宋朝的龙图阁学士、给事中、兖州知州范讽因罪被责降为武昌军行军司马且不得签署公事,与他一同被降职的还有广南东路转运使、祠部员外郎庞籍,他被责授为太常博士、知临江军。


 此外,与这二人交好或是受此二人牵连的官员也被降职,分别是:光禄寺丞、馆阁校勘石延年落职,通判海州;东头供奉官石守则降官一级;都官员外郎、判刑部李逊知潍州,祠部员外郎、知信州滕宗谅监饶州税;屯田员外郎、知宿州董储被降为吉州通判;殿中丞、安吉知县被降为和州司马。


 总之,这一起因为庞籍弹劾范讽结交权贵且私德有亏的案件最后导致一大批官员拖家带口出京另谋生路。但是,这起弹劾案最大的杀伤还不是落在这些人的身上,而是落在了宰相李迪的身上,他因此案而被罢免了宰相之职,而最终促成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那个幕后高人却是另有其人,此人便是大宋的另一位宰相吕夷简。


 是不是觉得脑子有点绕不过来?没错,为了理清这件事我自己也是烧了半天脑袋,然后去睡了一觉才开始试着讲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事情就从这个范讽说起。


 这人我们在前面已经说到过几次了,在这之前他先后在朝中担任太常博士、御史、侍御史、御史大夫等职,长期战斗在检举官员不法行为的第一线,在此期间被他的子弹所打中的朝中权贵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曹利用还没倒台之前范讽敢于当面斥责其御前失礼和骄横,刘娥想重修玉清昭应宫被他当场反呛,钱惟演想方设法地想要重回京城圆他的宰相梦却被范讽一巴掌拍倒在地,宰相张士逊和枢密使杨崇勋喝酒误事而双双丢官罢职也是由他范讽打响的头一枪,至于范讽在郭皇后被废一事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此也就不再赘述了。


 在范讽身上还有另一件很是值得说道的事。之前在担任青州知州的时候,当地因灾而闹了粮荒,范讽直接下令把当地的一个地主老财家的粮仓给打开放粮,而这个地主老财的身份也是非同小可,此人正是当时还在京城里担任宰相的王曾。


 怎么样?范讽够虎吧?综上所述,此人是个何等让人恐怖的厉害角色也就无需多言了吧?


 范讽最近一次在我们的故事中露面是赵祯跑去中书省找吕夷简为自己挨了皇后一巴掌讨要说法的时候,当时正是正范讽首先站出来表示支持赵祯废后,那时候他的官职是三司使——大宋的计相,丁谓和寇准都曾通过这个踏板最后进入两府并最终成为了宰相。这不过才几个月的时间,范讽怎么突然就在官场上急速下坠再又变成了一个知州了呢?


 这事我们就得从郭皇后被废之后说起。


 在这之前,范讽一路上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在官场上是扶摇直上成为了大宋的第三号实权人物,宰相和枢密使这类的高官也看似就在前方冲他招手。可是,范讽这辈子在仕途上的好运却也到此为止。


 这个时候的范讽官居三司使要职,当朝宰相李迪不但与他私交深厚,而且他俩还是儿女亲家,此外范讽对另一位宰相吕夷简也是极力地靠拢,他就想着能够与吕夷简也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关系,如此便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稳稳当当地进入中书省成为执政大臣。然而,你范讽之前的种种表现着实堪称战力惊人,你的种种所为早就让一个人感到不安甚至是恐惧,这人谁啊?不好意思,这人正是范讽想要去抱的那条大腿——宰相吕夷简!


 有鉴于范讽和李迪之间有着深厚的私人情谊,吕夷简就更有理由对范讽感到恐惧,这俩人如果在私下里合伙搞他,那他吕夷简的宰相之位转眼间就可能会旁落于他人,而这个“他人”还能是谁?只能是此时的三司使、首相李迪的铁哥们儿加亲家——范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