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白露清霜(第3页)

 

“不如李逸尘刻的有劲儿。”阿依的银镯子在布帕上磕出轻响,“不过他刻的字太丑,还是咱们绣的好看。”她忽然凑近,压低声音,“婉儿姐姐,你看林羽哥刻的桂树,枝桠都往你这边歪,像在盼着什么似的。”

 

林婉儿的脸微微发烫,针尖在布上顿了顿,绣出片小小的桂叶。“别胡说。”她往木工房那边瞟,见林羽正往木匣上系红绸,绸子在风里晃,像条小小的红雁,“快绣吧,商队说不定明天就到了。”

 

傍晚的霞光把天空染成了胭脂色,桂香在暮色里变得更稠,混着厨房飘来的肉香,格外诱人。张婶端出红烧野兔,瓷盘里的肉泛着油光,撒着的桂花碎金黄金黄的,引得小安直咽口水;还有刚蒸好的桂花糕,白瓷碟里的糕冒着热气,甜香漫开来,把雁鸣都染得甜了。

 

众人围坐在石桌旁,苏长风给每个人碗里都舀了些兔肉,说“白露要吃点荤的,好过冬”。周先生的木匣放在桌角,红绸在霞光里闪,像颗跳动的星;苗寨的布帕堆在竹篮里,桂香和芦笙纹挤在一起,像在说悄悄话;李逸尘给绿衫女学子的信压在木匣下,信封上画着只歪歪扭扭的箭,箭尾缠着桂花瓣。

 

林羽望着这满桌的烟火,忽然觉得白露的凉,原是为了让人心更暖。就像这带霜的桂花,经了寒才更甜;就像这远方的雁,分了别才更盼重逢。他想起玄清道长手札里的话:“秋敛藏,是为了春生发。”此刻才懂,这藏在匣子里的夹袄,这裹在酱里的桂香,都是在为春天攒着暖,等到来年雁北归,再一股脑儿地铺展开,酿成更浓的甜。

 

夜色漫上来时,雁影早已不见,只有天边的月牙弯得像把小弓,照着满院的桂香。廊下的灯笼亮了,暖黄的光落在寄往中都的木匣上,刻着的桂树和雁在光里晃,像无数个跳动的念想。林羽知道,这木匣会带着桃坞的霜,带着桂花的甜,带着夹袄的暖,走到中都的学堂里,告诉周先生和女学子们,桃坞的白露到了,霜凝了,桂落了,等着她们春天回来,共赏满院的桃花,共饮新酿的春酒。

 

远处的望海镇传来几声犬吠,混着断续的虫吟,在风里漫开。灶房的灯还亮着,张婶在给桂花酱封口,陶罐碰撞的“当当”声格外安心。灯笼的光落在桂树的枝桠上,带霜的花瓣在光里轻轻颤,像无数个藏在秋里的约定——等苗寨的商队来,等中都的回信到,等下一个雁北归,把这暖,续得更长,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