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黄埔理工大学入学考试

 “1904年1月11日,樱花国代表团,在广东大学与我国开展了首次学术交流。” 

 “双方就高等教育领域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会议开始,樱方法学专家野上慎介教授,高度赞扬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模式。” 

 “但对方因身体突发不适,只能暂离会议。” 

 “我方表示密切关注野上教授的身体状况,并派专人负责照看。” 

 “随后,双方就大学教育改革,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教师职称体系、课程设计、学生培养模式、私立大学特色等方面,交换意见,取得共识。” 

 “并就互派留学生、国际竞赛、前沿科技合作等事项,商讨未来计划。” 

 “最后,大清帝师李奇维强调,一定要加强两国的科研学者往来,共同推进亚洲科学领域的进步。” 

 “同时,他还指出,需要提高私立大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双方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樱花国代表长冈半太郎等人承诺,将率先在科学领域与清国进行深入合作。” 

 “本次学术交流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科学周刊》为您独家报道。” 

 学术交流会结束后,长冈半太郎又带着代表团的人,陆续访问了清朝其余几所大学。 

 他想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目前清朝的教育改革情况。 

 以便回到国内后,能够给内阁提供详实而深刻的参考意见。 

 一段时间的访问下来,他的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判断:基础薄弱、起步艰难、潜力无限。 

 这就是长冈半太郎对清朝教育的总结。 

 至于后续樱花国会拿出什么样的方案应对,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随后,长冈半太郎在京师受到了光绪皇帝的召见,询问他此次访问的感受。 

 他大肆夸赞了李奇维,认为对方乃大清教育第一人。 

 光绪皇帝听后大喜,随即赏赐了长冈半太郎,几位新政大臣旁听。 

 最后,樱花国代表团在1月30日启程返回。 

 茫茫海域上,长冈半太郎望着东方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石原纯问道:“老师,你认为我们会被清国超越吗?” 

 长冈半太郎久久没有言语,随后,他仰天而望,呢喃道:“我不知道。” 

 要是李奇维在他旁边,一定会说:“不好意思,会的。” 

 而此刻,他正在为一件事焦头烂额呢。 

 李奇维在交流会上虽然对着樱花国一通忽悠,但是有一件事他没有说谎。 

 那就是黄埔理工大学目前确实只招到了50多名学生。 

 甚至李奇维怀疑,就在这50多人中,恐怕有一半都是动机不纯的。 

 这个时代,还没有高考,哪怕清朝灭亡后二十多年内,也没有高考。 

 李奇维也没有想过,现在就开始在全国实施高考,因为那根本不现实。 

 高考作为一项筛选人才的超级工程,只有稳定的大国才有能力举办。 

 因为它需要绝对的公平,任何人,无论你的官职有多大,都无法插手。 

 而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国内是想都不用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