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诸子百家的由来(第2页)

 因此,最高统治者必须在让出一定权力的同时,保证自己依然是国土之内的唯一权威。 

 面对这一困境,周公想了一个绝妙的法子:利用血缘关系将诸侯分封到各个领地,与此同时附上严格的道德戒令和礼仪要求。 

 如此一来,即使诸侯在各自领地权威的存在,但他始终在等级上无法超越最高统治者的权威。 

 由此,周礼的推行和分封的双重作用,实际上也保证了周王朝数百年的安稳。 

 但是,随着周王朝自身实力的逐渐衰落,各地诸侯不断发展壮大,周礼和分封制这一结合最终还是只能走向分崩离析。 

 于是,这一困难就成了诸子百家必须解决的问题,他们必须给予新的王朝以绝对权力治理国家的希望。 

 显然,在这一方面,明确地想要恢复周礼,重新建立起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儒家无法做到。 

 因此,借着秦朝的风,崇拜绝对权力的法家走到了历史的前沿。 

 法家力量确实巨大,尤其是商鞅的驭民五术将人变成国家螺丝钉(工具),这让秦国战力大增,最后一统六国。 

 然而,秦朝二世而亡,作为后继的汉朝总得给秦的过失找一个背锅侠,首先,这个背锅侠不能是最高统治者,其次,也不能是皇权制度,因为大一统是人心所向,大一统利于管理天下百姓。 

 很快,这个背锅侠出现了,那就是法家,于是汉初开始猛烈抨击法家,并且向天下人承诺,大汉不会如秦这样实行暴行。 

 可是一个问题出现了,如果不借助法家思想,就无法实现高度集权专制,这样的国家民众宽松,但是统治者操心,自古以来,统治者肯定希望自己轻松。 

 为此,汉武帝想了一个“精妙绝伦” 的办法,那就是“偷梁换柱”:将提出礼制,崇尚仁义的儒家用法家思想进行一番改造。 

 从此,先秦儒家思想开始了漫长的改造之旅。 

 自称儒家继承人的董仲舒,上来就对儒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