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疫情拐点·中医方案的功劳
藿香苗的清香混着阳光的味道,漫进仁济堂的前院。苏怀瑾蹲在药圃边,手里捏着片刚摘下的藿香叶,对着研学班的孩子们晃了晃:“大家闻闻——这个味道,就是能赶走寒湿的‘小卫士’。”
孩子们的鼻尖凑过来,七嘴八舌地喊:“像薄荷!”“有点香!”“和我喝的茶包味道一样!”
苏怀瑾笑着点头,指尖在叶片上轻轻划了道痕:“对,我们给疫区叔叔阿姨送的茶包,就有它。”她正想讲“藿香为什么能散寒化湿”,口袋里的手机震了震,是陆则衍发来的消息,只有一张截图和三个字:“拐点到了。”
截图是国家疾控中心官网的疫情分析报告首页,最醒目的是那张折线图——红色的“新增病例”曲线像被突然掐断的溪流,从峰值120例/天,连续3天往下走,今天的数字停在28例。图下的小字写着:“现存病例中90%已止泻,仅10%仍有轻微症状(每日腹泻1-2次),疫情正式进入拐点。”
“苏老师,怎么了?”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拽了拽她的衣角,“你的眼睛亮了。”
苏怀瑾把手机收进口袋,揉了揉孩子的头发:“是好消息——被藿香‘小卫士’保护的叔叔阿姨,好多都好起来了。”
刚把孩子们送进教室,陆则衍就拿着打印好的报告走进来。纸页上有他用红笔圈的重点,最显眼的那段加粗文字几乎要透出纸背:“中西医联合方案的早期介入,显着缩短了病程——与历史同期类似不明原因腹泻疫情相比,本次疫情周期缩短至少3天,脱水发生率降低60%(从15%降至6%)。”
“你看这里。”他指尖点过“藿香正气散加减方对寒湿型腹泻的干预效果明确”,眼里的笑意藏不住,“连‘环境调理(艾叶熏蒸、石灰吸湿)对控制传播起到关键作用’都写进去了——这可是国家疾控中心的报告,不是咱们自己说的。”
报告里还附了张对比表:干预组平均止泻时间16小时,对照组48小时;干预组脱水病例3例,对照组15例。每个数字旁边都标着“数据来源:邻市试点社区6小时一次随访记录”,扎实得像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