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死路一条
朱棣也在一旁插嘴道。。
前天说到火耗归公的时候,太子大哥还认为李先生这个主意是让朝廷直接与民争利。
为此,自己在心里还鄙视了一下大哥。
所以朱棣对此印象非常深刻。
绝对不可能记错。
其他人也是一脸好奇都看着李平安,想想听听他怎么解释。
“老朱头、朱老四,你们两个不错啊!”
“一看就是前天认真听本公子所讲了。”
“本公子先口头表扬一下。”
李平安颇为欣慰地点了点头。
感觉就像一个老师终于看见班里数一数二的吊车尾在自己的感召之下认真读书了。
虽然进步不是很大,但是这个态度还是十分感人的嘛!
老朱头和朱老四一下就能说出他们自己心中的疑问。
至少说明自己的话没白说,他们父子俩还是很重视自己意见的。
很好!
跑路南洋的希望又变大了。
“切!”
朱元璋十分傲娇地撇了撇嘴,把头扭向一边。
朱棣则高兴地笑成了一朵花!
这可是李先生第一次表扬我啊!
我朱老四,马上就要赶上大哥了!
“俺说李小子,你说话能不能痛快点。”
“这两个究竟有啥不一样?”
蓝玉有点儿不耐烦了。
李小子啥都好,就是说话太墨迹了!
和他说话简直能急死个人!
“好,那本公子就直接点。”
“其实火耗截流是对火耗归公的补充。”
“确切地说,火耗归公的目的就是为了截流火耗。”
这个…
话一出口,所有人都愣住了。
火耗归公是为了截流火耗?
那你费这事儿干吗?
直接让那些官吏截流了不就完了。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嘛!
“李先生,你这招儿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啊?”
“那还火耗归公干吗?直接让27那些胥吏们直接截流不就完事儿了嘛!”
常茂不解地嚷嚷道。
其他人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其实他们也想问,只不过怕被李平安打脸丢人就没好意思开口。
现在常茂说了,正好随了他们的意。
“常郑问得不错。敏而好学啊!”
“那本公子问你,前天我说火耗归公的时候,最重要的什么?”
“你们有谁知道?”
李平安向常茂问道。^精~武.晓?说*网· ·已!发_布¢蕞`新-章*洁`
看见常茂一脸蒙蔽之后,果断转向了其他人。
“李小子,你说的关键是不是公开化,透明化,zhi度化?”
李善长摸着胡子说道。
每次从李平安这里回来,自己都深受启发。
李小子说得每一句话,他都要反复琢磨回味。
所以李平安提问,李善长第一个回答上来。
“老李说得不错。”
李平安满意地点了点头,示意李善长坐下,对着众人说道:“火耗归公和以前的不同之处就是各种损耗都有章可循,不会让下面的官吏乱收费。”
“但是,如果把这笔火耗全部运回京师,再由户部统一拨款的话,会造成种种弊端。”
“比如时间上的耽搁,路程上的损耗。最关键的是地方官府不好开展工作。”
“截流火耗,就是按照一定比例把充公的火耗留存给地方一部分,方便各地办公。”
其实李平安设计的火耗截流,实际上就是把充公的火耗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直接押解入户部,由朝廷统一调配。
另一部分就是留在地方,供各地的衙门和官府直接使用。
其实就是后世国税和地税的区别。
“李小子,那为啥要把火耗留在地方?直接全押入京师岂不是更好?”
朱元璋现在也琢磨过味儿来了。
可是他就不理解,为啥要把火耗留一部分在地方。
要知道洪武大帝可是一个控制狂,恨不得把控大明的方方面面。
现在居然有一大笔银子没有经过自己的手就留在了地方。
你说他心里能不难受吗?
“这个道理很简单。”
“老朱头,你是行伍出身,自然知道有一句话是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吧?”
李平安向朱元璋问道。
“这个咱老汉自然知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
战场上的形势千变万化,古代的通讯手段又极为低下。
如果领兵作战的大将事事都要听皇帝的命令行事,那这个仗也别打了。
事实上,历朝历代几乎所有君主都知道这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