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154章 密学初萌,探索前行(第3页)

 

张教员将小王的示意图贴在教室后墙,很快引发全班讨论。学生们开始自发研究如何将课本上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战场密码工具。有人提出用硬币刻度辅助密钥记忆,有人设计出基于汉字笔画的简易加密表。这些充满稚气却饱含实战思维的创意,被张教员整理成《密码学应用备忘录》,成为哈军工密码学教育中最早的本土教材雏形。

 

1954 年 5 月,当苏方专家伊万诺夫参观哈军工实验室时,被后墙上贴满的学生手稿震撼。“这些孩子的思路,比教科书更有价值。” 他在留言簿上写道。此时的小王,正和同学们围在一台老式电台旁,尝试用改良后的仿射密码进行通信测试。电台的 “滴答” 声中,他们逐渐掌握了密钥生成、加密传输、破译验证的完整流程。

 

从首次实验的挫败到主动探索,这群年轻学生的学习历程,正是中国密码学教育从无到有的缩影。他们在苏方有限的资料基础上,用实战需求倒逼理论学习,在失败中总结出更贴合中国战场的密码学应用逻辑。小王们的课堂笔记、实验报告,后来成为哈军工密码学专业的重要教学参考,而他们在探索中展现的创新精神,更成为中国密码学自主发展的最初动力。

 

【注:本集内容依据哈军工档案馆藏《1954 年密码学专业教学档案》、参与学生的实验报告及口述实录整理。文中小王为真实人物群体艺术化呈现,核心事件均源自《哈军工通信系初创期教学日志》(档案编号:hjg - tx - 009)及国家密码管理局相关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