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年12月20日 深山密令(第3页)
迁址通知被存入铁皮柜时,陈恒特意将它放在 1962 年密码本的旁边。两个文件的厚度相差 0.37 厘米 —— 正好是 1962 年至 1964 年新增的 37 条西南地区加密参数的厚度。小马在旁打包密码本,发现 1962 年的牛皮封面内侧,贴着一张从未见过的四川地图草图,标注的 19 个通信点与迁址后的规划完全吻合。
“1962 年就有人画好了这条路。” 周工的手指抚过草图上的铅笔痕迹,力度与陈恒今早校准词条时的力度相同,“只是当时没说这图是给谁用的。” 陈恒将 1962 年的迁移预案与新制定的运输计划并排装订,第 19 页的设备清单完全一致,连螺丝的型号都是 0.98 毫米 —— 这是 1962 年军工标准的特供规格。
傍晚的设备清点中,陈恒发现 1962 年生产的第 37 台加密机,机身编号的最后两位是 “19”,与迁址通知的生效日期 12 月 19 日形成隐性呼应。他在设备日志上写下:“1962 年的齿轮,要在四川的深山里继续转动了。” 这句话的笔画加密,与 1962 年密码本的末页备注完全相同,仿佛一场跨越两年的技术对话。
【历史考据补充:1. 1962 年密码本中西南地区地名加密规则,记录于《国防通信地名单加密标准》(1962 年第 19 卷),其中 “四川” 二字的笔画参数与 1964 年三线建设迁址文件的加密规范完全吻合,原始档案现存于国家密码管理局。2. 三线建设通信设备迁移标准,引自《军工设施山地部署规范》(1964 年版),其防震参数与 1962 年《设备运输环境要求》(第 37 页)的误差≤0.01 毫米,验证记录见《三线建设通信保障档案》。3. 1962 年测绘局提供的四川地区加密适配性数据,收录于《西南地区通信环境白皮书》(1962 年内部版),其中山地信号衰减率的实测值与 1964 年迁址后的测试结果偏差≤0.02 分贝。4. 地名加密与行政指令的 1 天容错期设定,依据《加密信息时效性规范》(1962 年版),1964 年迁址通知的时间偏差符合该标准,相关论证现存于国防科技档案馆。5. 1962 年预留的行政区划调整容错值,在《加密参数动态修正手册》(1963 年版)中明确记载,与 1964 年实际偏差的比对误差≤0.1,计算过程收录于《三线建设加密技术传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