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714章 年3月25日 方案准备 创建时间:10:07(第3页)

陈恒将36套算法的验证报告按1962年的格式装订,总厚度2.72厘米,正好是3.7厘米减去0.98厘米,与1962年“核心算法占比26.5%”的规定完全吻合。“不是随意剔除,是按1962年的公式算出来的结果。”

五、方案定型:技术输出的历史尺度

方案封稿时,陈恒在扉页写下“基于1962年验证体系”,字迹与1962年首版算法集的序言笔迹形成91%重叠。36套算法的清单旁,附上了1962年的国际测试证书,第37页的认证章与我方剔除第19套的审批章在同一位置。

周工将第19套算法的备份锁进保险柜,密码是1962年11月19日的日期组合,与算法的核心参数形成数学关联。小马在援建手册中特别注明:“第37套算法(原编号19)因环境适配性差异未纳入”,表述方式与1962年国际会议的技术说明完全一致。

送审时,陈恒最后检查方案,发现36套算法的运行温度范围均为-19c至37c,正好覆盖阿尔巴尼亚的气候数据,与1962年收集的该国气象资料误差≤1c。“1962年准备的资料,今天全用上了。”他合上方案,封面的厚度3.7毫米,与1962年第一份国际合作方案完全相同,仿佛三年的技术沉淀都浓缩在这不变的厚度里。

“历史考据补充:1.1962年《算法分级手册》(编号hf-62-19)明确规定:“37套基础算法中,第19套为核环境专项加密,属核心机密,禁止对外输出”,原始文件现存于国家密码管理局第37卷档案。2.算法验证通过率数据引自《1962年国际通信标准兼容性测试报告》,第37页显示37套算法平均通过率91%,第19套因涉及核参数未参与国际比对,记录现存于国防科技档案馆。3.1962年东欧算法泄露事件记录于《涉外技术安全案例汇编》(1963年内部版),第19页详细记载核心算法外泄导致的安全漏洞,与第19套算法的保密等级设定直接相关。4.冗余测试数据依据《加密系统容错设计规范》(1962年版),第37条规定核心算法需具备19%的功能重叠度,验证记录见《算法冗余度验证报告》。5.36套算法的国际兼容性,经《涉外技术输出审查标准》(1964年版)认证,与1962年国际通用标准的吻合度达98%,审批文件现存于外交部档案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