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885章 团队筛选(第2页)

陈恒团队的“双重优势初显”。老宋团队初步梳理陈恒团队的核心数据:1技术适配性:东方红一号加密模块重量3.7公斤(符合小型化),抗辐射1x10?rad(远超军用标准),抗干扰率99%;2实战验证力:1969年珍宝岛实战,临时加密装置传输190组情报,零泄密;3响应效率:核心成员27人,含19名航天\/军用加密经验者,供应链有上海无线电三厂等5家;4跨场景适配:曾将卫星加密技术转边境监测场景(1970年),适配周期17天。“数据上看,陈恒团队是唯一能同时满足4项标准的——其他团队要么缺技术,要么缺实战,只有他两者都有。”老宋的话,让筛选的方向逐渐清晰。

三、资质深度评估:东方红一号技术的“外交适配性”(1971年3月7日9时-10时30分)

3月7日9时,最终筛选会议聚焦陈恒团队的资质——核心是评估“东方红一号卫星加密模块技术”能否适配外交密码箱需求。陈恒带着团队核心成员小张(参与过东方红加密模块研发),详细汇报卫星加密的“小型化”“抗辐射”技术细节,现场展示模块样品与测试数据,解答“航天技术转外交场景”的质疑。评估过程中,老宋、老陈团队通过“技术拆解→需求匹配→风险预判”,确认该技术能解决密码箱“安全与便携”的核心矛盾,陈恒的心理从“紧张等待”转为“从容自信”。

东方红一号加密模块的“技术拆解”。陈恒将卫星加密模块样品放在桌上,拆解为3部分:1核心电路:采用“多层陶瓷基板”,体积19立方厘米,重量0.37公斤,比1号团队的军用电路轻67%;2抗辐射设计:芯片采用“砷化镓材料”,抗辐射1x10?rad,即使纽约存在轻微电磁辐射,也不会影响加密性能;3动态跳频:19组预设频率,切换延迟0.037秒,与密码箱“190字符\/分钟”的速率需求完全匹配。小张补充:“我们当时为了把模块塞进卫星,光小型化就做了37版方案,从最初的7.3公斤减到3.7公斤——这种经验,刚好能用到密码箱上。”

技术与密码箱需求的“精准匹配”。老宋团队对照密码箱指标逐一验证:1重量适配:卫星模块核心电路0.37公斤,若移植到密码箱,配合轻量化机械结构,整机重量可控制在3.6公斤内(达标3.7公斤);2安全适配:抗辐射技术可转化为“抗电磁干扰”,在纽约175兆赫干扰环境下,加密模块误码率≤0.19%;3操作适配:卫星模块的“一键跳频”逻辑,可简化为密码箱的“应急频率切换”,外交人员操作时间≤19秒。“你们的卫星模块是‘天上用的’,密码箱是‘地上带的’,环境差异这么大,会不会有适配问题?”老陈提出疑问,陈恒立即回应:“我们已做过环境适配测试——将卫星模块放在-20c至40c、95%湿度环境下,性能衰减仅3%,完全能应对纽约气候。”

技术转化的“风险与应对”。老宋担心:“卫星模块是‘固定安装’,密码箱是‘频繁移动’,振动会不会导致部件松动?”陈恒展示“防震设计”:“我们在模块引脚处加了0.37毫米厚的硅胶垫,经过1.9米跌落测试19次,引脚松动率0——和密码箱的抗跌落需求完全匹配。”小张还补充:“卫星加密的‘星地同步’逻辑,可转化为密码箱的‘机械-电子联动’,比如正确输入机械密码后,加密模块才通电,避免误触发——这是我们独有的技术逻辑。”这些细节,让老宋与老陈彻底打消“技术不适配”的顾虑,资质评估顺利通过。
 

四、实战成果验证:珍宝岛零泄密的“硬实力背书”(1971年3月7日10时30分-12时)

资质评估后,论证会转向陈恒团队的“实战成果”——1969年珍宝岛冲突期间,该团队研发的“临时加密装置”,在苏军强干扰环境下实现190组情报零泄密,这是其他备选团队都不具备的“实战履历”。陈恒团队的老郑(当年参与实战的通信员)现场还原冲突场景,展示原始通信日志与战士反馈,每一个细节都印证团队“能在极端压力下保障安全”,老宋与老陈的心理从“认可技术”转为“信任团队”,实战成果成为选定陈恒团队的“关键一票”。

珍宝岛实战场景的“还原”。老郑拿起1969年的通信日志,翻到3月15日的记录:“那天苏军用‘拉多加-6’干扰机,在150-170兆赫频段持续干扰,我们之前的加密装置全失效,陈工带着团队连夜赶制‘临时加密装置’,凌晨4点送到战壕里。”他回忆当时的细节:“装置体积只有19立方分米,重量3.7公斤,我们背着它在战壕里移动,每19分钟传输一次情报——苏军干扰了37小时,没截获任何有效信息。”老郑还展示了一枚当时的干扰弹碎片:“装置被弹片擦到过,外壳变形但内部模块没坏,还能继续用——这就是实战的可靠性,比实验室数据更实在。”

零泄密的“技术细节”。陈恒补充实战装置的核心设计:“我们用了‘19层嵌套加密+伪跳频点’,苏军截获信号后,要么破解不了,要么被伪跳频点误导;同时加了‘压力自毁’,万一装置被缴获,3公斤压力就能销毁密钥——这和现在密码箱的化学自毁逻辑相通。”他还展示当时的测试数据:“抗干扰率99%,传输190组情报,解密成功率100%,没有一次泄密——这些经验,能直接用到纽约的抗美方干扰上。”老陈追问:“外交场景比战壕里复杂,你们能快速调整吗?”陈恒回答:“珍宝岛时我们37小时就做出适配装置,现在有3个月时间,肯定能做好——实战教会我们的,就是‘快速响应、灵活适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