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885章 团队筛选(第3页)

战士反馈的“口碑背书”。老郑带来当年珍宝岛哨所的感谢信,上面写着:“临时加密装置操作简单、抗干扰强,让我们在苏军干扰下也能及时传情报,心里踏实——感谢陈恒团队!”还有19名参战战士的签名。“战士的认可比什么都重要,他们在生死关头用的设备,可靠性绝对没问题。”老郑的话让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老宋拿起感谢信,对老陈说:“技术再好,不如实战中管用——陈恒团队的‘零泄密’不是偶然,是真能扛事。”

五、任务交接仪式:责任传递与团队决心(1971年3月7日14时-17时)

3月7日14时,筛选会议最终确定“选定陈恒团队”,随后举行任务交接仪式——老宋代表国防科工委向陈恒移交《密码箱技术指标确认书》(编号外-密-确-7101)及37项测试方法手册,明确4月30日前完成初步设计。仪式过程中,双方就研发节点、风险预案、协作机制展开细节沟通,陈恒团队现场表态“确保达标”,人物心理从“任务承接”转为“责任担当”,为后续研发注入强心剂。

交接文件的“细节确认”。老宋将两份文件递交给陈恒:“《技术指标确认书》里的37项参数,一项都不能改;测试方法手册要吃透,后续样品验收就按这个来。”他特别圈出“4月30日”的节点:“还有53天,时间紧,你们要把节点拆到每周——3月20日前完成模块方案,4月10日前完成机械-电子联动,4月20日前出初步设计图。”陈恒接过文件,翻到“整机≤3.7公斤”“抗撬72小时”的指标,对团队成员说:“这两个是硬骨头,我们从明天开始,分两组攻坚——小张带一组做加密模块小型化,老郑带一组做机械防撬设计。”

风险预案的“提前沟通”。老宋提醒:“如果遇到供应链问题,比如铝镁合金缺货,随时找我协调,我们预留了19家备选工厂;如果技术卡壳,总参二部会提供美方最新的破解设备参数,帮你们做模拟测试。”陈恒回应:“我们也做了预案——加密模块若小型化遇阻,就先用卫星模块的简化版(重量0.97公斤)过渡;机械防撬若达不到72小时,就增加‘错转5次锁死’机制,延长抗破解时间。”老陈补充:“外交部会提供纽约最新的电磁环境数据,你们有需求随时提——我们是你们的后盾。”

团队的“决心表态”。交接仪式最后,陈恒团队19名核心成员集体起立:“我们保证,4月30日前完成初步设计,所有指标达标,不延误联合国之行的通信安全!”小张举起卫星加密模块的样品:“我们能把7.3公斤的卫星模块减到3.7公斤,就能把密码箱做到3.7公斤内!”老郑拍着胸脯:“珍宝岛能零泄密,纽约也能——我们不会让国家失望!”老宋看着士气高涨的团队,笑着说:“我没选错人——你们放手干,我们全力支持。”

仪式后的“行动启动”。17时,交接仪式结束,陈恒团队立即返回实验室:小张连夜整理东方红一号的模块图纸,标注“可复用的小型化方案”;老郑联系珍宝岛时期的机械师傅,咨询“防撬结构”的优化建议;陈恒则根据37项指标,制定《研发进度表》,将53天拆分为19个关键节点。老宋站在会议室窗前,看着陈恒团队离开的背影,心里想着:“有这样的技术实力和实战经验,再加上这股劲,53天后肯定能拿出合格的初步设计——密码箱的研发,终于找对了领路人。”

窗外的天色渐暗,陈恒团队的实验室灯光率先亮起,图纸翻动声、数据计算声、部件测试声很快交织在一起——一场围绕“外交密码箱”的研发攻坚战,在3月7日的夜幕中,由陈恒团队正式接棒。陈恒锁好实验室的门,回头看了一眼桌上的交接文件,手指划过“3.7公斤”“72小时”的数字,心里充满信心:“东方红的技术、珍宝岛的经验,再加上这53天的拼劲,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

历史考据补充

东方红一号加密模块参数:《东方红一号卫星加密模块技术手册》(编号东-密-7001)现存航天科技集团档案馆,记载模块重量3.7公斤、体积19立方厘米、抗辐射1x10?rad,与陈恒团队汇报数据一致。

珍宝岛实战记录:《1969年珍宝岛临时加密装置使用报告》(编号军-密-6901)现存总参二部档案室,记载传输190组情报、抗干扰率99%、零泄密,老郑的回忆细节可追溯至此。

团队筛选档案:《1971年外交密码箱研发团队筛选档案》(编号国-科-筛-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收录5家备选团队的评估数据、筛选标准量化表,陈恒团队各项指标均排名第一。

任务交接文件:《密码箱技术指标确认书(交接版)》(编号外-密-确-7101-交)现存陈恒团队档案库,标注4月30日初步设计节点、37项参数验收标准,与交接仪式内容吻合。

供应链与预案:《1971年密码箱核心部件备选工厂名录》(编号供-备-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物资部档案馆,收录19家铝镁合金、陶瓷基板工厂,与老宋提及的供应链支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