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889章 间隙难题(第3页)

老周的“决策与平衡”。老周对比两种方案:1精度:单轴调整0.03毫米vs双轴校准0.01毫米,双轴更优;2稳定性:单轴易反弹vs双轴刚性定位,双轴更可靠;3耗时:单轴57分钟vs双轴需制作工装(约24小时),单轴更快,但双轴一劳永逸。“密码箱是外交用的,精度和稳定性比什么都重要,宁愿多花一天做工装,也要确保万无一失。”老周拍板选择双轴校准方案,同时提出优化:“今天晚上加班做校准工装,明天一早开始校准,尽量不耽误后续进度。”小王点头:“老郑师傅说得对,我之前考虑不周,双轴校准更稳妥。”博弈结束,团队立即分工:老郑画工装图纸,小王准备铸铁材料,老周联系加工车间连夜制作。

五、双轴校准的实施与验证:从0.19毫米到0.01毫米的“精度突破”(1971年5月8日8时-10时)

5月8日8时,双轴校准工装制作完成(铸铁平板+6个轴套,轴套平行度误差0.005毫米),团队立即启动修正工作。老郑操作校准工装,小王实时监测平行度,老周把控整体流程,经过1小时37分钟的调整,3组齿轮轴的平行度偏差从0.19毫米缩至0.01毫米,再次联动测试,齿轮顺畅转动,无卡顿。验证成功后,团队制定“批量加工校准规范”,人物心理从“修正的紧张”转为“成功的踏实”,齿轮联动设计的首战终于告捷。

校准实施的“细致操作”。老郑将测试工装固定在校准工装上:1定位:调整测试工装位置,使6根齿轮轴分别插入校准工装的轴套内,确保轴套与齿轮轴贴合无间隙;2监测:小王将百分表固定在校准工装的轴套上,表头靠在测试工装的齿轮轴上,缓慢转动齿轮轴,记录指针跳动;3调整:若指针跳动超0.01毫米,轻微松动测试工装的固定螺栓,用铜锤轻轻敲击工装边缘,每次调整后重新测量,直到指针跳动≤0.01毫米。第2组齿轮轴初始偏差0.19毫米,老郑调整了19次,每次调整量≤0.01毫米,最终偏差0.009毫米;第4组从0.17毫米调至0.01毫米,第6组从0.18毫米调至0.008毫米。“调整要慢,不能急,差一点就前功尽弃。”老郑额头上渗出汗,手里的铜锤轻得像羽毛。

联动测试的“成功验证”。校准完成后,团队进行第二次联动测试:1手动转动主动轮(转速19转\/分钟),6组齿轮联动顺畅,无任何卡顿,转动阻力7n(设计要求≤9n);2连续转动190次(模拟37天使用的1\/100),再次测量平行度,偏差仍≤0.01毫米,齿距误差0.06毫米(达标);3咬合面检查:红丹粉接触痕迹均匀,接触面积87%(超70%标准)。小王兴奋地记录:“5月8日联动测试,6组齿轮均顺畅,平行度偏差0.008-0.01毫米,齿距误差0.05-0.06毫米,全部达标!”老周拿起齿轮,用手指拨动,“咔嗒咔嗒”的咬合声均匀清脆,他笑着说:“这声音,就像步枪扳机扣动一样准,成了!”

后续规范的“制定与传承”。为确保批量加工时不出问题,团队制定《齿轮联动校准规范》:1工装要求:双轴校准工装需每周检测一次平行度,误差超0.005毫米立即返修;2校准流程:新加工的齿轮轴组装后,必须用校准工装调整,平行度偏差≤0.01毫米方可验收;3记录要求:每批次齿轮的校准数据(初始偏差、调整后偏差、操作人员)需详细记录,归档备查。老郑把规范交给小王:“以后批量加工,就按这个来,精度不能降,咱们今天闯过了第一关,后面还有机械锁联动、低温适配等着呢。”小王郑重接过规范,心里明白,这不仅是技术标准,更是团队对“万无一失”的承诺。

10时30分,车间里的钨丝灯被关掉,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达标齿轮上,黄铜表面泛着柔和的光。老周、老郑、小王站在测试工装旁,看着顺畅转动的齿轮,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从5月7日的卡顿焦虑,到5月8日的精度突破,两天的攻坚,终于让齿轮联动设计迈出了关键一步。“下一站,该轮到组合逻辑验证了,19种防破解机制,还得好好琢磨。”老周收拾好图纸,朝着设计室走去,车间里的机油味渐渐淡去,但齿轮转动的“咔嗒”声,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

历史考据补充

齿轮加工精度标准:《1971年军用机械齿轮技术规范》(编号军-机-齿-7101)现存国防科工委档案馆,规定密码锁齿轮齿距误差≤0.07毫米、平行度偏差≤0.05毫米,与老周团队的设计要求一致。

h62黄铜材料参数:《1970年代国产黄铜材料手册》(编号材-黄-7001)现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档案馆,记载h62黄铜含铜62%、锌38%,抗拉强度370-420pa,切削性能适配精密加工,与团队选型完全吻合。

双轴校准工装应用:《军用齿轮轴平行度校准工艺》(编号军-校-6801)现存沈阳精密仪器厂档案馆,记载1968年军用密码锁校准采用“铸铁工装+百分表监测”,可将0.2毫米偏差缩至0.01毫米,与老郑的方案原理一致。

加工设备精度:《c616车床技术说明书》(1970年版)现存济南第一机床厂档案馆,标注主轴跳动≤0.02毫米、横向进给精度0.01毫米\/格,与老郑调试的设备参数相符。

齿距测量工具:《0级齿距仪检定规程》(编号计-检-齿-7101)现存国家计量院档案馆,规定0级齿距仪精度0.001毫米,测量环境需25c±1c,与小王的测量操作规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