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测试总结与整改(第2页)
方案二的 “安全冗余评估”。团队从三方面验证方案二的安全性:1核心校验保留:“输入初始密码(1)→验证指纹(2)→输入动态码(3)→校验密钥(4)→确认权限 + 输入操作码(5)→完成设置(6)”(实际 7 步,编号调整),保留 “密码 + 指纹 + 动态码 + 密钥” 四重核心防护,删除的 “校验网络” 属离线冗余环节,合并的 “权限 + 操作码” 通过 “自动填充后 3 位” 减少输入,未丢失安全逻辑;2抗破解测试:用 175 兆赫干扰 + 暴力破解工具测试,方案二的抗破解时间仍为 73.5 小时(与原 8 步一致),无下降;3双人密钥验证:保留 “校验密钥(4)” 环节的双人输入要求(需两名外交人员分别输入半组密钥),这是防止单人泄密的关键,未简化。“安全没丢!合并步骤只是减少输入,不是删减防护。” 小张兴奋地展示抗破解测试数据,老周松了口气:“之前担心合并后权限确认不严谨,现在看自动填充的是固定后 3 位,前 3 位还得手动输,既方便又安全。”
方案二的 “错误率验证”。小王按方案二模拟密钥设置 190 次,记录错误率:1熟悉阶段(前 60 次):错误率 0.6%(主要是不适应合并步骤);2熟练阶段(61-130 次):错误率降至 0.4%(≤0.5%,达标);3紧张场景模拟(131-190 次,模拟纽约紧急情况):错误率 0.5%,无一次因步骤混淆导致设置失败。“比预期的好!之前 8 步紧张场景错误率 1.9%,现在 7 步只有 0.5%,外交人员肯定能适应。” 小王把测试数据拍在桌上,老宋补充:“我们还找了 3 名驻外外交人员试操作,最快 19 秒完成设置,最慢 27 秒,都反馈‘7 步记起来更顺’。” 方案二最终确定为正式整改方案,老周在汇总表上改注 “10 月 5 日完成整改(8→7 步)”。
三、整改方案的落地实施与效果验证(1971 年 9 月 29 日 - 10 月 5 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9 月 29 日起,团队按方案二启动整改 —— 核心是 “修改密钥模块的程序逻辑、调整操作界面、批量测试验证”,从软件到硬件同步优化,确保每台设备的密钥设置都能从 8 步减至 7 步,且安全性能不下降。整改过程中,团队经历 “程序修改→硬件适配→批量验证”,人物心理从 “方案确定的踏实” 转为 “批量落地的谨慎”,确保整改效果覆盖所有设备。
密钥模块的 “程序逻辑修改”。小张带领电子组修改模块固件:1删除 “网络校验” 子程序,节省内存空间 19kB(可用于提升加密速率);2编写 “权限 - 操作码合并” 子程序,当外交人员完成 “确认权限” 后,模块自动调用预存的后 3 位操作码(加密存储,防止篡改),仅需手动输入前 3 位;3优化错误提示逻辑,若前 3 位输入错误,立即显示 “操作码前 3 位错误”,避免整步重试。“程序改好了!我们测试了 19 次,合并步骤响应时间 0.17 秒,比原 8 步还快 0.07 秒。” 小张将修改后的固件烧录进模块,老周测试:“输入权限指令后,操作码框自动跳出后 3 位‘***’,只输前 3 位就行,确实方便。” 团队还备份了原固件,若整改中出现问题,可 30 分钟内恢复。
操作界面的 “硬件适配”。小王负责调整密码箱的操作面板:1修改显示屏提示文字,将原 “5. 确认权限→6. 输入操作码” 改为 “5. 确认权限并输入操作码前 3 位(后 3 位自动填充)”,字体加大至 19 号(方便紧急时看清);2在操作面板贴 “7 步设置流程图”,用彩色箭头标注步骤顺序,关键环节(如双人密钥输入)用红色突出;3优化按键反馈,合并步骤对应的按键增加 0.19mm 的按压行程,避免误触。“界面改完了,就算外交人员忘了步骤,看流程图也能记起来。” 小王展示调整后的面板,老宋点头:“还得加中英文标注,纽约有外籍工作人员协助,英文提示不能少。”
整改后的 “批量验证”。10 月 3 日 - 5 日,团队对 190 台批量设备逐一验证:1单台测试:每台设备执行 19 次密钥设置,错误率均≤0.5%,步骤数确认为 7 步;2安全抽检:每 19 台抽检 1 台,做抗破解测试(73.5 小时)、双人密钥验证(100% 成功),均达标;3环境适配验证:将整改后的设备放入 - 17c/40c环境,密钥设置仍正常,无程序死机。“190 台全部整改完成!错误率最高 0.5%,最低 0.3%,安全性能没丢。”10 月 5 日 18 时,小王在整改报告上签字,老周看着最后一台测试完成的设备,“三个月了,从超重 0.4kg 到 37 项指标全达标,终于能给外交部一个交代了。”
四、交付前的验收准备与流程确认(1971 年 10 月 6 日 - 7 日)
10 月 6 日起,团队进入交付前的最后准备 —— 核心是 “整理验收资料、模拟外交部验收流程、排查运输风险”,确保 10 月 8 日的验收万无一失。准备过程中,团队经历 “资料汇编→模拟验收→运输防护”,人物心理从 “整改完成的轻松” 转为 “验收通过的期待”,将所有成果转化为符合外交部要求的交付状态。
验收资料的 “系统汇编”。团队整理四类核心资料:1测试报告类:37 项指标的 19 份测试报告,每份报告附原始数据记录(如温湿度曲线、磨损测量图),加盖 “测试合格” 印章;2整改类:密钥设置步骤整改方案、程序修改说明、批量验证报告,附外交人员操作反馈;3技术类:设备使用手册(含纽约环境适应技巧、应急解锁流程)、维护手册(齿轮清洁、模块校准方法),手册中关键步骤配 19 张示意图;4验收标准类:《37 项指标验收对照表》,明确每项指标的测试方法、合格标准、对应报告页码,方便外交部核验。“资料要‘一查就懂’,比如外交部想查防撬测试数据,翻到对应报告就能看到 50kg 压力下的变形记录。” 老宋将资料装订成 19 册,每册都有目录和页码,小王补充:“我们还做了电子版备份,存进 1900mAh 的专用 u 盘,防止纸质资料丢失。”
模拟外交部验收流程。团队按外交部《精密设备验收规程》(1971 年版)模拟验收:1资料审查:老宋扮演验收专员,抽查 19 份报告中的 7 份,核对数据一致性,无偏差;2现场测试:随机抽取 3 台设备,测试 “密钥设置步骤(7 步)”“-17c低温运行”“175 兆赫干扰切换”,均达标;3操作考核:让 2 名未参与测试的车间工人按手册操作,完成 “应急解锁→加密通信→密钥设置”,耗时 27 分钟,无操作错误。“模拟验收通过!外交部可能会重点查整改的密钥步骤,我们得准备好演示设备。” 老周说,小张补充:“我们还准备了‘验收问题预案’,比如问‘为什么删网络校验’,就回答‘纽约离线场景冗余,且保留四重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