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研发方案评审会(第2页)
方案汇报环节由李工(算法板块)、王工(电子工程板块)分别主讲:李工通过算法仿真终端演示核心加密逻辑,说明 “1000 字符加密≤10 秒”“密钥组合数≥2^128 组” 等指标的实现路径;王工展示硬件电路模型,讲解元器件适配方案(如 kt-15 芯片转接电路)与环境防护设计。
汇报中,军方刘专家针对 “多节点密钥同步” 提问:“野战中 10 辆车协同通信,30 秒同步延迟可能导致指令传输滞后,能否进一步缩短?” 李工回应:“当前算法可通过优化同步协议压缩至 20 秒,但需增加算力,需评估硬件承载能力。”
科研院所周专家关注 “低温加密稳定性”:“高原哨所极端低温达 - 40c,方案中 - 30c的防护设计是否不足?” 王工解释:“现有低温补偿电路可支持 - 35c,需改进加热片功率才能覆盖 - 40c,但会增加功耗,需权衡。”
汇报结束后,专家现场查看算法仿真与电路模型:陈专家测试核心算法的抗破解能力,输入模拟破解指令,验证算法是否触发错误伪装机制;赵专家检查硬件模型的防震结构,确认是否符合野战震动标准,确保评审基于实际技术呈现。
五、分组审议与 3 项技术指标的优化建议
分组审议阶段,两组专家针对方案细节深入讨论,最终聚焦 3 项未达标的核心技术指标,提出具体优化建议,成为评审会的核心成果。
第一组(算法与密钥体系)提出 “多节点密钥同步延迟” 优化建议:原方案设定 10 节点同步延迟≤30 秒,军方专家认为野战紧急场景需≤15 秒,科研专家建议通过 “分层同步协议” 优化 —— 核心节点(指挥车)优先同步,其他节点(作战车)后续跟进,可将延迟压缩至 18 秒,同时控制算力消耗,兼顾速度与硬件承载。
第二组(硬件与环境适配)提出 “低温加密稳定性” 优化建议:原方案覆盖 - 30c至 50c,军方赵专家指出高原哨所需 - 40c适配,科研专家建议改进 “双级加热补偿电路”:一级加热片维持核心元器件温度≥-20c,二级加热片在 - 40c时启动,将温度提升至 - 10c,同时通过低功耗元件替换,控制额外功耗≤5 瓦,避免超出边防哨所供电限额。
两组专家共同提出 “抗干扰能力” 优化建议:原方案在强电磁环境下错误率≤2%,军方专家测试发现短波通信场景错误率达 2.8%,未达标,科研专家建议增加 “电磁屏蔽层 + 信号冗余编码”:屏蔽层采用铜网材质(屏蔽效能≥90dB),冗余编码增加 30% 数据校验位,可将错误率降至 1.5% 以下,满足短波通信需求。
审议过程中,专家还提出 8 项细节优化建议(如简化密钥更新操作流程、增加硬件故障自诊断功能),但未涉及核心指标调整,张工团队逐一记录,作为方案完善的补充内容。
六、历史补充与证据:专家评审意见表
1958 年 12 月的《研发方案专家评审意见表》(档案号:ps-1958-073),现存于军事通信技术档案馆,包含两组专家的评分结果、优化建议、修改要求,共 10 页,每位专家均签名确认,具有权威性。
意见表中 “多节点密钥同步延迟” 评审记录显示:原指标 30 秒(评分 7 分,未达标),专家建议优化至 18 秒(目标评分 9 分),具体方案为 “分层同步协议:指挥车节点同步耗时≤5 秒,作战车节点同步耗时≤18 秒,算法需增加节点优先级判断模块”,技术路径明确。
“低温加密稳定性” 评审记录更具体:“原 - 30c设计(评分 7 分),建议优化至 - 40c(目标评分 9 分),硬件需采用双级加热片(一级 5w、二级 8w),配合温度传感器自动启停,功耗控制在 35 瓦以内(边防哨所限额 30 瓦,需通过其他模块降耗 1 瓦)”,参数要求精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抗干扰能力” 评审记录包含测试数据:“原短波场景错误率 2.8%(评分 7 分),建议增加铜网屏蔽层(厚度 0.2mm)与 30% 冗余编码,专家现场模拟测试显示,优化后错误率 1.4%(评分 9 分),符合指标要求”,验证了建议的可行性。
意见表末尾 “总体评审结论” 指出:“研发方案整体可行,19 项指标中 16 项达标(8 分以上),3 项核心指标需按建议优化,细节建议 8 项需补充,优化后方案需于 1959 年 1 月 10 日前提交复审,通过后可启动原型机研制”,明确后续工作要求。
七、方案完善的实施与技术调整
评审会后,张工立即组织 19 人团队启动方案完善,成立 “指标优化专项组”:李工牵头优化算法指标(密钥同步延迟),王工牵头优化硬件指标(低温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各组配备 1 名专家顾问(如算法组邀请陈专家、硬件组邀请周专家),确保优化符合建议。
算法组针对 “密钥同步延迟” 调整:李工团队按 “分层同步协议” 修改算法,增加节点优先级模块,将指挥车节点同步流程从 5 步精简至 3 步,通过仿真测试验证,10 节点同步延迟稳定在 18 秒,算力消耗较原方案仅增加 15%,硬件电路可承载(现有晶体管运算能力满足需求)。
硬件组针对 “低温稳定性” 改进:王工团队设计双级加热补偿电路,选用低功耗加热片(一级 5w、二级 8w),配合 ds18B20 温度传感器(当时先进型号),当温度低于 - 35c时自动启动二级加热,测试显示 - 40c环境下核心元器件温度稳定在 - 12c,加密错误率≤1%,同时通过替换电源模块的低功耗电容,将整机功耗控制在 29 瓦,低于哨所 30 瓦限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