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电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第1025章 最终验收方案制定(第2页)

 

启动前约束:37 项指标需覆盖前期所有测试维度(无遗漏);验收环境参数波动≤±0.5%(确保数据精准);报告需包含 “测试数据 - 分析结论 - 达标判定” 三要素,符合总参《军用装备测试报告编制规范》。

 

二、37 项技术指标的分类与定义

 

张工与王参谋团队基于 “研发测试 + 军用标准” 双维度,将 37 项指标分为五大类,每类指标明确量化标准与测试方法,确保全面且精准。

 

第一类:基础性能指标(8 项),含加密速度(≥100 字符 \/ 秒)、解密成功率(≥99.999%)、密钥生成速度(≥1 次 \/us)、数据交互延迟(≤0.1us)等,测试方法参照前期动态负载测试流程,用信号发生器输出明文验证,指标源于研发阶段核心性能要求。

 

第二类:极限环境指标(10 项),覆盖低温(-40c72 小时运行错误率≤0.0% 降至 0.00004%)、与国际设备对比(美军 An\kg-14 错误率 0.0005%,“73 式” 0.00004%),凸显 “73 式” 性能优势;潜在风险分析(无未达标指标,仅建议 “部队培训时重点讲解异常检测模块”),分析全面客观。


九、方案评审与报告审核

 

5.22-5.23 开展方案评审与报告审核,总参通信部组织 7 位专家(含 2 位军科院研究员、3 位部队装备处长、2 位高校教授),确保结果权威。

 

验收方案评审:专家重点审核 37 项指标的合理性、测试方法的规范性、环境搭建的合规性,提出 2 项优化建议(将 “维护成本” 降至 450 元、补充 “高原低气压测试” 说明),团队当场修改,方案最终全票通过,专家评价 “国内首个覆盖全维度的军用加密设备验收方案”。

 

《极限测试报告》审核:专家核查数据真实性(随机抽取 10 项指标,复现测试过程,数据误差≤1%)、结论逻辑性(分析与数据对应无矛盾)、格式规范性(符合总参编制要求),仅要求补充 “盐雾测试腐蚀照片”,修改后审核通过,专家确认 “报告数据详实、结论可靠,可作为定型依据”。

 

军方验收预演:5.23 开展验收预演,模拟正式验收流程(测试 1 项极限环境指标、1 项防破解指标),三方小组配合顺畅,数据记录准确,预演结论 “验收流程无漏洞,可启动正式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