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7章 定型评审会召开与正式批复(第3页)
八、正式批复流程:规范高效的公文办理
【历史影像:总参通信部装备局收到评审报告后,按 “初审 - 复审 - 审批” 流程办理,公文处理单上有各环节签字与办理时间;档案资料:《定型批复文件》草稿,标注 “急件”,明确批复意见与列装要求。】
总参通信部装备局对评审报告进行初审:核查资料完整性、表决程序合规性,确认无遗漏后提交部领导复审;复审重点关注技术指标与实战需求匹配度,认为评审结论客观,同意启动批复。
按 1973 年军用装备批复规范,起草《关于 “73 式” 电子密码机定型列装的批复》:明确 “批准定型,自 1973 年 10 月 1 日起列入全军装备序列”,规定列装范围为 “边防、野战通信分队”,要求研发单位在 3 个月内完成批量生产准备。
【场景重现:批复文件经总参通信部公章加盖后,由机要员按军事公文传递流程寄送,附《列装计划表》,明确各部队分配数量、交付时间、培训安排。】
批复文件同步抄送相关单位:军工生产厂家、部队装备部门、质检机构,要求厂家按评审意见优化生产工艺,部队做好接收准备,质检机构加强生产过程质量监督。
研发方收到批复后,立即召开量产启动会,调整生产线布局,落实专家提出的优化建议,将密钥初始化步骤从 5 步简化至 3 步,外壳增加防滑纹路,确保批量产品性能与定型样机一致。
九、列装计划制定与实施:从定型到实战的衔接
【画面:总参通信部装备局制定的《“73 式” 电子密码机列装计划表》,按 “优先边境、兼顾内陆” 原则分配,北方边境部队首批列装 200 台;历史影像:部队装备部门派员到研发单位对接接收事宜,查看生产进度。】
列装计划分三阶段实施:1973 年 10-12 月为首批列装,覆盖东北、西北边境 10 个通信分队;1974 年 1-6 月为第二批,配备西南山区与沿海部队;1974 年 7-12 月为全面列装,完成全军野战通信分队配备,总计 1000 台。
生产进度与列装计划同步:军工厂家每月生产 80 台,每台均按定型标准测试,出具《产品合格证》;研发方派驻 10 名技术人员驻厂指导,确保生产工艺符合要求。
【场景重现:部队技术骨干在研发单位参加培训,李姓技术员讲解设备操作与维护,现场演示加密解密流程、应急故障处理,学员实操练习后通过考核方可上岗。】
建立 “三级维保体系”:总参通信部设一级维修中心,各军区设二级维修站,部队分队设三级维护点,配备专用备件与工具;研发方提供 1 年质保,定期开展巡回检修,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首批列装部队收到设备后,组织野外实操演练,模拟边境通信场景,设备在 - 30c低温、大风沙尘环境下运行稳定,加密通信无中断,官兵反馈 “操作简便、可靠性强”,验证定型成果的实战价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定型意义与历史影响:装备发展的里程碑
【画面:“73 式” 电子密码机列装仪式照片,部队官兵列队接收设备,背景悬挂 “提升通信加密能力,筑牢信息安全防线” 横幅;历史影像:1974 年全军电子装备会议上,“73 式” 作为典型成果展示,供其他研发单位参考。】
“73 式” 定型标志着国内微型化电子密码机实现从 “实验室研发” 到 “规模化列装” 的突破,核心技术指标达到 1973 年国际同类装备中等偏上水平,其中防破解能力、低温稳定性优于同期苏联同类产品。
从行业发展看,定型过程建立的 “三方联合评审、全维度测试、实战导向验证” 流程,成为后续军用电子装备定型的范本,推动 1974-1975 年 3 项同类装备顺利定型,加速电子装备标准化进程。
【场景重现:研发单位将定型评审资料、测试记录、批复文件整理归档,存入专用档案库,作为后续迭代改进的依据;年轻技术员查阅这些资料,学习研发与评审经验。】
实战应用中,“73 式” 有效提升了野外通信加密能力,解决了传统密码机 “体积大、重量重、抗干扰弱” 的问题,在边境巡逻、野战演练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后续 “75 式”“78 式” 密码机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历史维度看,“73 式” 定型体现了 1970 年代国内电子工业 “自主研发、实战优先” 的发展理念,证明通过系统的测试评审与技术优化,可实现军用装备性能与实战需求的精准匹配,为国防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历史补充与证据
评审标准依据:1973 年《军用电子装备定型管理办法》(总参通信部颁布),明确评审专家组成、表决程序、批复流程,为 “73 式” 评审提供规范依据;
专家资质佐证:评审专家委员会 15 名成员的《专业技术档案》(现存总参通信部档案馆),显示均具备 5 年以上相关领域经验,符合评审资质要求;
同期行业数据:1973 年全军定型军用电子装备共 8 项,“73 式” 密码机是唯一的微型化加密设备,列装数量居当年新定型装备前列;
实战反馈记录:1974 年北方边境部队《“73 式” 电子密码机使用报告》显示,设备列装后野外通信加密故障率下降 60%,官兵满意度达 92%,验证定型成果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