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丹炉药鼎藏玄机,儒道墨医融道心

 丹炉药鼎藏玄机,儒道墨医融道心

 老君观青烟绕鼎

 终南山深处的老君观早已断了香火,断壁残垣间爬满了暗绿色的藤蔓,藤蔓的叶片边缘泛着诡异的暗红,像是浸透了血液。唯有三清殿的丹炉还在冒着青烟,那烟色时青时紫,缠绕在梁柱间竟凝成无数细小的人脸,嘴巴一张一合像是在诉说什么,仔细听去,隐约能辨出 “救我” 二字。灵枢推开积满灰尘的朱漆大门,门轴发出的 “吱呀” 声如同老者的哀鸣,惊起梁上无数蝙蝠。蝠群掠过头顶时,翅尖带起的气流吹散了案上的蛛网,露出块刻着 “阴阳燮理” 的青铜牌匾 —— 牌匾背面竟渗出暗红的液珠,顺着边缘滴落在地,溅起的血花里浮着三百年前墨家传人的指印,指节处的老茧纹路清晰可辨。

 他盯着那些指印,心中泛起一阵寒意,这指印的形状与自己医箱夹层里那枚墨家铜符上的纹路竟隐隐相合。灵枢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医箱,箱内的青铜器具不知何时开始发烫,像是有团火在里面燃烧。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 素问指尖拂过丹炉上的八卦纹,指尖触及之处,冰凉的炉身竟泛起温热。炉口立刻喷出团白雾,在半空凝成《黄庭经》的经文。可那些字迹刚成形就扭曲变形,“道法自然” 四子突然化作扭曲的鬼影,张开利爪扑向她的面门,带着股浓烈的腐药味。“墨家的‘天工开物’与道家的‘道法自然’,本就是一脉相承。” 她强作镇定地说完,握紧了袖中的水晶杖,杖身传来微弱的震颤,似在预警。白雾突然化作把青铜剑,剑身上的 “兼爱” 二字与道家云纹相互缠绕,剑柄处镶嵌的墨玉正在发烫,烫得像是握着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她指尖发麻,却不敢撒手。

 灵枢注意到丹炉底座刻着的墨家机关纹,纹路间渗出的金色液珠滴在地上,竟长出株七叶灵芝,每片叶子都刻着不同的医理。他摘下第三叶细看,叶肉突然变得透明,显出里面蜷缩的银色小蛇 —— 蛇眼竟是两个漆黑的窟窿,深不见底,蛇鳞组成 “过犹不及” 四个篆字,与《论语》中的记载分毫不差,可每个字的笔画末端都拖着缕血丝,在掌心晕开成诡异的图案,像是幅微型的经络图,却又比寻常经络图多出数道岔路。

 他心中一动,这图案与紫宸殿青铜板上的秘纹有几分相似,莫非两者之间有什么关联?正思忖间,掌心的血丝突然停止扩散,化作个极小的 “墨” 字,随即消失不见。

 三清像背后的石壁突然渗出鲜血,顺着壁上的《周易》卦象流淌,在地面汇成个巨大的 “医” 字。血字边缘突然鼓起无数小包,像是有虫豸在皮下蠕动,密密麻麻,看得人头皮发麻。“这是墨家‘血引术’,” 灵枢认出血痕中的矩尺纹,指腹刚触到血字,那些小包突然炸开,飞出无数只半透明的飞虫,虫翅上都印着 “墨瑶” 二字,翅膀扇动的频率竟与《墨经》中记载的机关术韵律相同。“三百年前墨瑶曾用此法将医理刻入山石,没想到至今仍有血气留存。” 话音未落,血字突然燃起幽火,火焰中浮现出个模糊的人影,正用青铜针在自己身上刺穴,穴位排列的顺序竟与儒家 “仁义礼智信” 五常暗合,可那些针眼处流出的不是血,而是漆黑的黏液,滴落在地,腐蚀出一个个细小的坑洞。

 素问从怀中取出半块青铜符契,与丹炉旁的凹槽拼合,符契上的雷纹立刻亮起,照得整座大殿如同白昼。可强光中突然多出无数道影子,既不是她和灵枢的,也不是殿内陈设的,倒像是有人贴着墙壁行走,影子的手脚细长,动作扭曲,像是被无形的线操控着。“你看符契背面,” 她指着刻满小字的契面,指尖微微发颤,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墨家将《黄帝内经》与《论语》的精要合二为一,‘过则为灾,不及为病’这句,既合中庸之道,又契医家法理。” 符契突然震动,从夹层中掉出卷绢帛,上面画着三个老者围炉论道,左边穿儒衫者手持《论语》,中间披道袍者握着丹经,右边戴矩尺冠者捧着医简,三人的手同时按在丹炉上,炉下的火焰组成个 “和” 字 —— 可那 “和” 字的中间,竟藏着张正在狞笑的鬼脸,鬼脸的嘴角咧到耳根,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殿外突然传来钟鸣,声浪震得丹炉剧烈摇晃,炉身发出 “嗡嗡” 的共鸣,像是有无数根琴弦在同时振动。炉中滚出七枚铜钱,钱孔里都嵌着赤色的经络线,线端的蝌蚪符号正在缓缓游动。灵枢拾起枚 “开元通宝”,发现背面的月牙纹竟是由无数个 “药” 字组成,每个 “药” 字都在微微蠕动,像是活的。“这是墨家‘钱卜’之术,七枚铜钱对应北斗七星,可卜医道兴衰。” 他将铜钱抛向空中,铜钱在空中旋转,发出轻微的呼啸声,落地时竟排成 “儒道墨医” 四字,其中 “墨” 字的笔画突然活过来,化作条赤色小蛇钻进丹炉,炉内立刻传出凄厉的嘶鸣,像是有什么东西被吞噬了,那声音尖锐刺耳,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