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374章 出发中东

第二天早上的报纸上,登载了戈辉在酒会上描绘的蓝图,无数蒙在鼓里的民众,喜不自胜,仿佛看到了自己越来越好的生活,他们从心底里感谢戈辉总督。他们来到这里,过上目前来说尚可的生活,过上了比以前好的生活,全是因为戈辉总督。

 乔治走了,还带走了一千名战俘,这是戈辉投桃报李的礼物。等他回到英国,一定会被当成英雄接待。

 当戈辉向拔锚起航的乔治王储座舰轻轻挥手时,两辆龙旗荣耀轿车先后停在了锦港火车站广场前的临时停车区。

 刘允文、谭延凯等五人从两辆龙旗车里下来,快速走向购票处,直接出示证件,买到了20两的豪华商务包间票。可以坐六人的小包间,宽敞私密舒服,自从有了又快又稳的火车,他们就再也不能忍受颠簸的朝锦公路了,除非朝锦高速开通。

 这次平壤之行,可以说非常的成功,倭方更是高规格的接待了他们。

 刘允文、谭延凯等五人,在平壤与倭国朝鲜驻屯军司令官长谷川好道大将、倭国朝鲜统监伊藤博文等倭方代表,沟通了三天,快速的签定了《大清国北方特区与倭国朝鲜边境自由贸易区协定》。

 戈辉当初强调的条件,他们寸步不让。只要有利于赚钱,倭方的条件只要不过分,他们基本上不会反对,所以双方谈判基本没有障碍。大部分时间都在确定规则,事件处理办法等。

 事实上,倭方也是为了赚钱,他们与欧美的贸易非常顺畅,但是距离太远了,运输成本过高,关键是倭国的产品在欧美地区没有优势,所以与清国的贸易成了他们的重中之重。

 特别是最近两年,倭国与北京朝廷管理区的贸易额一直在增加,与北方特区的海上贸易也增长显着。于是就考虑增加陆上交易口岸,进一步提高交易量。不提高不行,倭国快被债务压垮了。

 所以,这次的谈判,与其说北方特区一方故意放水,不如说双方都在放水,都在为赚钱,赚大钱开绿灯。

 最后,边境自由贸易区定在了丹东对岸倭方一侧,刘允文强调,在倭方一侧可以,但是必须在鸭绿江边上,必须在禁卫军的大炮射程之内。

 这是刘允文和谭延凯明说的,根本不顾及倭方代表的心情。

 倭方为了赚钱,直接认下了,反正他们又没打算开战,射程之内又何妨,难道你们还能无缘无故的开炮吗?

 接下来双方还要共建钢铁大桥,光靠浮桥和渡轮可满足不了交易量。

 江岸的永久码头也要尽快修起来,轮渡需要码头。

 坐在豪华商务座席的小包间里,刘允文提醒在座的几位,可以让家族的人速来丹东这边,立即买地建设仓储基地,或是物流公司。以后仓储和物流将是自由贸易区细水长流的赚钱大头。四千多万人口的国家,算上朝鲜半岛人口,怎么也超过五千万了,比北方特区人口还要多很多,购买力应该比朝廷那边强大,怎么说人家之前还是列强之一呢。

 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赚钱机会。人多了,酒店饭店、餐饮娱乐的需求也就随之而来。只要你有钱,钱生钱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五个人都是心思活泛的人,接下来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很快就心里有数了。

 下火车后,刘允文和谭延凯立即钻进龙旗车,告诉司机:“不回商务局,去特区长官府。”

 “孙长官病了,在禁卫军总医院。”司机说完,马上又解释道:“传言说,昨天下午突然就病了,直接住进了禁卫军总医院。今天上午,我还送咱们的令狐副局长去探望孙长官了,停车场停了很多龙旗荣耀。”(龙旗荣耀基本上只卖政府机构,能配龙旗车的,职位都不低。)

 “那就去外事局吧!去向总督大人汇报。”孙允文说道。

 “总督大人应该在锦州港区,今天英国访问团回国,都登报了。”司机说着,随手递出一份今天报纸。

 “那就先回商务局吧!”刘允文最后说道:“反正晚一两天也没事。”

 朝阳新城区的朝阳大道上,集中了特区政府绝大部分的核心部门。比如18号的特区长官府,以及18号正对面的17号是特区内务部,位于十字街角紧把边的1号是特区储备银行,8号的特区财政局,还有紧把另一边的在十字街角的40号外事局大厦。

 龙旗星途商务车直接驶入朝阳大道11号特区商务局大院。

 从商务局大楼出出进进的人,看到刘允文都会立即停下脚步,问候,然后让路。

 刘允文看到迎上来的秘书国和(此次出差没带秘书),立即吩咐道:“通知各部门,半小时后,会议室开会,请程副局长和令狐副局长先来我办公室。”

 刘允文不知道,他的商务副局长令狐聪已经另有身份了。

 三天前,孙再芝任命令狐聪为“北方特区波斯湾海外领地民事商务全权代表”。今天上午令狐聪去医院探望孙再芝,主要目的是辞行。

 此时锦西大厦的招待酒会上,令狐聪高举酒杯:“首先预祝我们中东之行顺风顺水。那块平方公里的沙漠,是北方特区的海外领地,想做中东的生意,想赚阿腊波人的钱,那里就是机会。那里不但不限制经营项目,还永久免关税。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赚多少钱,那是你们自己的本事。我是北方特区波斯湾海外领地民事商务全权代表,出什么问题都可以找我,我保大家安全。内部矛盾我解决不了,但是只要和外国人有关,我保你们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