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乡村玩子殿下

第284章 月亮山的牯脏节:神秘苗寨的祭典传奇(第3页)

 我了解到,牯脏节本义为祭鼓节,最初祭木鼓,后有铜鼓。汉人对“牯脏节”的称呼存在误解,“牯”与祭祖牺牲相关,“脏”字含义不明,但节日真正意义是祭祖,通过缅怀祖先加强族群凝聚力,孕育新的生命欢乐。杨老六家来了众多客人,约100多个,客人带来糯米、鸡鸭,住到杀牛后才离开。杨老六家准备了两头猪,仍担心肉不够,因节日期间只吃肉不准吃菜。他家上次过牯脏节是47年前,此次因有人患病,鬼师打卦安排在今年。并非所有人家都参与,潘老寿、潘老住、韦老搞三户未参与,原因各异,有的不信鬼师,有的因穷。

 吃牯脏期间,打铜鼓也有讲究。杨老六与妻子配合默契,一人击鼓,一人用木桶送风,鼓声通过木桶产生回响,传得悠远。杨老六说,击鼓次数随意,勤快些祖先会高兴。整个下午,加两村鼓声不断,芦笙队“转寨”,直到傍晚才停歇。

 节祭余韵,感悟万千

 从杨老六家出来,我准备返回乡政府,途中遇见抬大猪的客人,说是潘老牛家的亲戚。下山时,我听到有人唱着榕江地方山歌调的汉词,虽曲调欢快却略显单调,而芦笙声仍在山间回荡,诉说着节日的余韵。

 在月亮山加两村的这段经历,让我深入领略了苗族牯脏节的神秘与庄重,看到了苗寨生活的质朴与艰辛,感受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这里的山水、人物、习俗,都成为我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也为我的人类学研究提供了珍贵而生动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