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送不出去的最后通牒和看不懂的白旗规则

 >>> 

 英国远征军将首战之地选定为浙江定海。免费看书就搜:求书帮 在行军途中,舰队途经福建厦门时,派遣“布朗底”号前往厦门,欲递交实际上的最后通牒——《大英帝国致清国皇帝钦命首相书》,而其余舰队则继续向北方行进。 

 厦门,作为福建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极为关键,远可掌控福尔摩沙、澎湖,近能连接金门,战略意义非凡。 

 英船打着白旗前往厦门,试图递送译文公函,并请求将其转呈给道光皇帝。 

 英船刚一靠近,城墙上的清军守将便大声喝问:“来者何人?所为何事?” 

 英军军官站在船头,高声回应道:“我们带着重要公函,乃是大英帝国致贵国皇帝的,请将军帮忙转呈。”守将一听,脸色一沉,严词拒绝道:“哼,哪有这般道理!你们这群蛮夷,速速离去!”说罢,便下令对英船射击。 

 英军军官见状,对着岸上大喊:“我们带着重要公函,要求面呈贵国皇帝!这是关乎两国大事,将军莫要冲动!”守将站在城墙上,双手抱胸,高声回应:“蛮夷之邦,安有此理!速速离去,否则休怪我不客气!”双方言语交锋间,局势剑拔弩张,英船无奈暂时退去。 

 次日,英方仍不死心,再度尝试送信(可惜当时的清廷并不知晓西方的宣战规则)。罗伯聃把白旗挂在小杉板船上,当船靠近时,只见岸上不仅有大批严阵以待的军队,还聚集了众多好奇围观的百姓,他们都想瞧瞧这千年难得一见的热闹场景。 

 船靠近后,罗伯聃用生硬的中文大声呼喊:“不让上岸,就要打仗!”但岸上无人回应。 

 他又举起一块方木板,上面写着相关说明,试图表明来意。 

 这时,一名清兵怒目圆睁,喊道:“这怪模怪样的家伙,定是心怀不轨,抓住他!”吓得罗伯聃赶忙掉转船头,狼狈回到“布朗底”号。 

 那艘挂着白旗的英方杉板船,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完成送信任务。 

 待罗伯聃回到“布朗底”号,舰长包诅恼羞成怒,当即下令:“开炮,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布朗底”号的火炮发出沉闷的怒吼,两颗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际,呼啸着砸向岸边,瞬间,岸上腾起阵阵烟尘,五六个人应声倒下。 

 岸上的士兵和百姓见状,“轰”的一声,如鸟兽般西处逃散!“ 

 还击!给我狠狠地打!”清军水师将领见状,立刻下达命令。清国炮台和水师船纷纷开炮还击,刹那间,海面上炮声轰鸣,硝烟弥漫。 

 清军的炮弹带着怒火飞向英船,然而英军的舰船更为坚固,火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英军炮手熟练地操作着火炮,一颗颗炮弹精准地落在清军炮台和水师船上,清军的火炮一门接一门被击中,很快便被英军炮火压制得无法还击。 

 清兵在炮火中奋勇抵抗,却难以抵挡英军的猛烈攻击,伤亡不断增加,20余人倒在血泊之中,英方也有一定损失。 

 炮声停歇后,英国人再次尝试递送宣战书,这次他们打算将宣战书首接贴到清军炮台的墙壁上。 

 几个英军士兵猫着腰,试图靠近炮台,却遭到清军的顽强阻击。 

 “躲在房子里,用火绳枪打!别让他们得逞!” 

 清军士兵躲在炮台附近的房屋内,利用仅有的火绳枪,不断向英军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