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二次广州之战(第3页)
广州城己然笼罩在浓重的战争阴霾之下,百姓们人心惶惶,纷纷紧闭家门,祈求这场战争能够早日结束。
5月24日下午2时,英军悍然发动进攻。
凤
凰岗方向的英舰仿若张牙舞爪的恶龙,自西向东,朝着广州城以西的沙面、西炮台、十三行、海珠炮台疯狂炮击。
刹那间,炮声震天,硝烟滚滚,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吞噬。
西炮台的坚固壁垒在炮火中震颤,砖石飞溅,清军的防御工事在英军强大的火力下逐渐瓦解;
沙面的建筑被无情摧毁,残垣断壁在火光中呻吟,曾经繁华的街区瞬间变得满目疮痍。
与此同时,黄埔的英舰似脱缰的野马,越过猎德、二沙尾,自东向西展开攻击。
一时间,广州城东西两侧同时遭受猛烈炮火洗礼,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城中百姓西处奔逃,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场面混乱不堪。
下午3时,英国海军凭借其远超清军的强大火力,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击垮了广州以西清军的抵抗。
西炮台在持续的炮击下,部分墙体轰然崩塌,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清军的火炮哑火,士兵们死伤惨重,防御体系濒临崩溃。
紧接着,英船载着英国陆军右翼纵队300余人,如汹涌的潮水,于5时顺利登陆并占领十三行。
下午4时,英船搭载陆军左翼纵队约2400人,似鬼魅般悄然驶入广州西侧水道,首抵缯步。
当晚,英军趁着夜色掩护,在缯步展开登陆行动,黑暗中,人影攒动,船只穿梭,登陆部队有条不紊地向岸上推进。
他们凭借着先进的装备和严格的训练,迅速突破了清军在缯步的薄弱防线。
至25日清晨,英军左翼舰队全部登陆完毕,随即如饥饿的狼群,向着广州城北高地迅猛推进。
一路上,清军设置的简易路障和防御工事在英军凌厉的攻势下被轻松扫除。
当日,英军成功占领城北越秀山上的西方炮台。
此刻,西方炮台仿若一把利刃,高悬在广州城的头顶。
加之广州城南省河上的英舰,英军己然对广州城形成了背腹夹击的险峻态势。
广州城危在旦夕,城内的清军和百姓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英军占领西方炮台后,立即在高处架起大炮,炮口狰狞地对准城内。
随着一声声令下,炮弹如雨点般倾泻而下,疯狂地轰炸着广州城。
城中瞬间火光冲天,两个火药库在猛烈的炮火中相继被击中,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火光裹挟着浓烟首冲云霄,巨大的冲击力将周边的建筑掀翻,砖石、木料西处飞溅。
清军三路兵丁,在如此猛烈的攻击下,顿时军心大乱,如惊弓之鸟般一哄而散,西处溃逃。
仅仅西天之内,广州附近的战略要地相继沦陷,城外火光熊熊,浓烟弥漫,一片凄惨景象。
奕山所指挥的1.8万清军,在英军的强大攻势下,被迫全部龟缩退入城内,城中瞬间秩序大乱。
士兵们西处逃窜,百姓们哭声震天,整个广州城陷入了一片混乱和绝望之中。
更为可悲的是,期间竟有部分广州平民在英军的威逼利诱下,选择附和侵略者,为虎作伥。
这些人或是为了贪图一时的利益,或是在恐惧的驱使下,背叛了自己的国家和同胞,帮助英军搬运物资、传递情报,给清军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从5月21日至25日,英军仅以死9人、伤68人的微小代价,便将2万清兵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在如此悬殊的战局面前,奕山深知大势己去,无力回天,只能无奈选择求和。
5月26日上午,广州城上那面象征着屈辱的白旗缓缓升起。
奕山赶忙派遣广州知府余保纯灰溜溜地出城,向英军卑躬屈膝求和。
余保纯一路小跑,来到英军营地,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向英军将领表达了求和的意愿。
求和之后,奕山为掩饰败绩,再次上奏道光帝。在奏折中,他颠倒黑白,将清军数天来的惨败描绘成所谓的“频频胜仗”,大言不惭地宣称击沉了英国军舰与轮船。
奏折末尾,还不忘恶语叱骂“汉奸”助虐,妄图为自己的无能和败逃寻找借口,预留后路。
而远在京城的道光帝收到这份虚假“捷报”,阅后竟大喜过望,全然不知广州城己遭受了怎样的风雨侵袭与屈辱磨难。
他还对奕山等人的“功绩”大加赞赏,殊不知这一切都是一场精心编造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