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六年酿一缸酱油(第3页)

 说罢,他转身对旁边一个年轻厨役吩咐:“去把西角那坛六年陈的酱油取来,给夏大人尝尝鲜!”

 厨役应声跑开,没一会儿就抱着个巴掌大的小陶坛回来。

 黄大匠小心接过,指尖在坛口摩挲片刻,才慢慢拧开木塞。

 一股浓郁的咸香瞬间涌了出来,不是寻常酱油那种单薄的咸味。

 反而带着股陈酿独有的醇厚,混着一股氨基酸独有的鲜味,像老酒般缠在鼻尖,勾得人忍不住想多闻几口。

 “这酱油得用细瓷碗盛才不糟蹋。”

 黄大匠从托盘里取过一只白瓷小碗,倾斜陶坛,琥珀色的酱油缓缓流了出来。

 那酱油浓稠得很,顺着碗壁往下淌时,还挂着细密的油光,碗底更是连半点杂质都没有,放在阳光下瞧,竟像块透亮的琥珀。

 夏沐凑近闻了闻,那股咸香更浓了,却半点不冲鼻。

 她小心地用指尖蘸了一点,舌尖刚碰到酱油,眼睛就亮了。

 先是柔和的咸,紧接着是豆子发酵后的鲜,尾段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回甘,咽下去之后,喉咙里都留着豆香,半点没有现代酱油的涩味。

 “这酱油……竟这么鲜!”

 夏沐忍不住惊叹。

 她在现代见惯了超市里的速成酱油,瓶身上印着长长的配料表,打开后只有刺鼻的咸味,哪有这般纯粹的鲜香?

 市面上大部分的酱油,基本都是速成酱油,最多十五天就能出厂。

 可眼前这酱油,却足足酿了六年。

 黄大匠见她喜欢,笑得更欢了:

 “大人有所不知,这酱油的酿造最是磨人。”

 先得让黄豆发酵,再拌上盐和井水封缸,之后每天都得开盖搅拌,让酱胚透透气。

 夏天怕晒坏,得盖着竹笠;

 冬天怕冻着,又得裹上稻草。

 就这么守着,一年年等下来,酱胚里的鲜味才会慢慢透出来。”

 夏沐看着碗里的酱油,心里满是感慨。

 现代人为了省时间、降成本,早就把老手艺丢了,哪还愿意花六年时间等一坛酱油?

 可也正是这份慢,才酿出了这般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