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林悦的新目标(第3页)
以前她不懂,总觉得把公司做大做强就是对父亲最好的交代。直到站在月牙湾小学的山坡上,看着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她才明白,商业的终极意义不是数字的增长,而是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明亮。
基金会的办公室里,渐渐少了珠光宝气的捐赠证书,多了孩子们寄来的感谢信和画。有封信是用拼音和汉字混合写的:\"谢谢林阿姨,我们的电脑能上网了,看到了真的大海,比画里的还要蓝。\"
王主任拿着新的报表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林总,上个月有12家企业主动联系我们,要求加入环保联盟。还有三家教育机构,愿意免费提供支教课程。\"
林悦翻看着报表,注意到一个细节:参与捐赠的企业里,有一半是曾经和林氏、沈家有过竞争的公司。宏达化工的李总甚至捐出了一套全新的实验室设备,理由是\"不想让山里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下个月的公益论坛,把他们都请来。\"林悦在报表上圈出几个名字,\"让大家聊聊,企业除了赚钱,还能做些什么。\"
论坛那天,滨海城的企业家们坐满了会场。有人分享如何把工厂改造成环保教育基地,有人讲述资助贫困生的故事,李总甚至播放了自己去月牙湾小学支教的视频,画面里他笨拙地教孩子们做化学实验,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以前总觉得林悦搞这些是作秀。\"一位做地产的老板在茶歇时说,\"直到上周带儿子去了她建的自然保护区,那小子指着野生白鹭问我,爸爸,你盖的小区里为什么没有这些鸟?我才明白,我们欠这个城市太多了。\"
论坛结束时,林悦收到了小女孩的视频。她站在新教学楼前,举着一张画满轮船的画:\"林阿姨,老师说我画得好,以后可以当设计师,给我们村设计大船,这样就能开到真正的大海了。\"
林悦看着屏幕里那张绽放着希望的笑脸,忽然觉得,比起财经杂志的封面,这才是最珍贵的荣誉。
晚上回家,沈逸辰正在给孩子们读绘本。林念辰趴在他腿上,指着书上的鲸鱼咿咿呀呀,沈思悦则抱着林悦的脖子,把脸颊贴在她胸口。
\"今天基金会收到一笔匿名捐款,数额很大。\"林悦轻抚着女儿柔软的头发,\"王主任查了来源,说是陈老爷子让转的。\"
沈逸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暖意:\"上次去看他,老人家还说要把老宅改成环保展览馆,让年轻人看看以前的河水有多清。\"
窗外的月光漫进房间,落在孩子们恬静的睡脸上。林悦忽然明白,所谓企业公民,不是挂在墙上的牌匾,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干净的空气里长大,让每个普通人都敢对未来抱有期待。
她拿起手机,给王主任发了条信息:\"启动'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吧,钱不够就从我的分红里扣。\"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远处传来轮船的鸣笛声,悠长而温柔,像是在为这座城市的新生,轻轻唱和。林悦知道,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只要朝着光的方向走,就一定能看到更辽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