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吕梁市《石楼县》(第2页)
石楼县还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光彩。许进山,石楼县(罗村镇)沙窑村人,1910年生,1987年病逝 。贾斌荣,1919年2月出生于石楼县灵泉镇潭庄村,1937年8月入伍,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太原战役、兰州战役等,历任宣传员、指导员、教导员、场站政委、医院政委等职(师级),1981年离休 。梁大鳌,石楼县裴沟乡庄则村人,1916年生,1940年2月参加革命,1942年入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石支队队长、石永支队队长、石楼县游击大队队长、大宁县武委会主任、大宁县武装部长(正团级),解放后在石楼县任交通局长、劳动局长、人委主任。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楼人。
三、必游景点
天下黄河第一湾
“天下黄河第一湾”无疑是石楼县最具代表性的景点。黄河在辛关镇陡然转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Ω”字形河湾,从高空俯瞰,其壮丽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的黄河水奔腾不息,两岸的山峦起伏,与黄河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自然画卷。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黄河的波澜壮阔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无论是日出时分,金色的阳光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还是日落时刻,晚霞映照下的黄河湾如梦如幻,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这美丽的瞬间。
红军东征纪念馆
红军东征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介绍红军东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专题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该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展品、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详实的文字资料,全面展示了红军东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意义。馆内陈列着当年红军使用过的武器、生活用品、文件等,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参观红军东征纪念馆,不仅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红军东征的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还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崖头村
崖头村位于和合乡西南部,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乡村旅游胜地。这里依托黄河1号旅游公路,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旅游项目。特色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了品尝当地美食的机会,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饭菜,感受乡村美食的魅力。民宿则让游客能够体验到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舒适,在温馨的民宿中,放松身心,远离城市的喧嚣。烧烤和自驾游营地为喜欢户外休闲的游客提供了便利,游客可以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享受烧烤的乐趣,或者驾驶爱车,自由探索周边的美景。此外,崖头村还有滩枣林、奇石滩、古渡口等自然景观,让游客充分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永由村
永由村以其独特的“爱情主题”和“千年古槐”而闻名。村里的千年古槐,枝繁叶茂,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也成为了永由村的标志性景观。围绕“爱情主题”,永由村建设了种植基地,种植了各种花卉和果树,每到花季,繁花似锦,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村里还发展了养殖农场,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事活动,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自2017年以来,永由村成功举办了四届“槐花节”,节日期间,村里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如文艺表演、民俗展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与,热闹非凡。
柏卜湾村
柏卜湾村位于辛关镇,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和“黄河奇湾”旅游景区的升级打造,成为了一个新型乡村旅游示范村。在保留古朴原貌的基础上,柏卜湾村建设了大型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了吃、住、玩一体化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农家乐的菜品以当地特色食材为主,烹饪方式独特,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乡村美食。村里还建成了黄河奇湾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黄河奇湾的美景一览无余,黄河的雄伟气势令人震撼。此外,柏卜湾村还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开发了民俗文化体验、黄河漂流等特色旅游项目,让游客能够全方位地感受黄河文化和乡村文化的魅力。
罗村毛泽东路居
罗村毛泽东路居坐落于罗村镇罗村村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936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总部机关从隰县石口镇(今属交口县)进驻罗村。1936年3月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即“晋西会议”)最后移至石楼县罗村宁新有的窑洞中继续举行 。路居坐西向东南,北长22.9米,东西宽18.3米,占地面积419.07平方米,为一进院落布局,正窑为砖券结构窑洞3孔,倒座枕头窑1孔,院落西为马棚大门,位于院落东南角,除围墙部分倒塌其余仍存在。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缅怀革命先辈的足迹。
四、古刹、寺庙、道观与历史遗址
石楼县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古刹、寺庙、道观和历史遗址,这些文化遗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龙王庙是石楼县历史悠久的庙宇之一,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保存着独特的韵味。庙内供奉着龙王神像,香火旺盛,每逢节日,当地百姓都会前来祈福求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座庙宇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石楼县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龙王庙,石楼县还有一些其他的寺庙和道观,虽然规模大小不一,但都各具特色。这些宗教建筑大多依山而建,环境清幽,建筑风格融合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宗教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研究石楼县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历史遗址方面,石楼县的先秦文化遗存和商代青铜器出土遗址,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珍贵的线索。这些遗址见证了石楼县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灿烂文化,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石楼县还有一些古代的城墙、烽火台等遗址,这些军事防御设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也为游客提供了了解古代军事文化的机会。
五、民俗风情
石楼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是石楼县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贴春联、挂灯笼,充满了喜庆的氛围。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春节期间,还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社火表演、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元宵节也是石楼县的重要节日,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县城和各乡镇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各式各样的花灯造型精美,五彩斑斓,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此外,还有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如戏曲演出、民间杂技等,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欢乐气氛。
在民间艺术方面,石楼剪纸独具魅力。石楼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吉祥图案等,以其质朴、简洁、夸张的艺术风格,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当地妇女们用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剪纸作品不仅是装饰品,还常被用于祭祀、婚嫁等民俗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实用价值 。
面塑艺术在石楼县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面塑艺人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揉、搓、捏、剪、刻等多种手法,塑造出各种造型逼真的人物、动物、花卉等形象。在孩子满月、老人寿辰等重要场合,精美的面塑作品是必不可少的礼品,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皮影戏曾是石楼县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操纵着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配以当地特色的戏曲唱腔和音乐,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皮影戏的内容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教育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当地百姓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
石楼县的婚嫁习俗也颇具特色。传统的婚嫁过程包含多个环节,从说媒、相亲、定亲到迎娶,每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程序和独特的讲究。在迎娶当天,男方会组织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亲队伍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新娘身着传统嫁衣,头戴凤冠霞帔,在家人的祝福声中踏上婚车。婚礼现场,新人要举行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等仪式,随后宴请宾客,共享喜悦。这些婚嫁习俗传承着石楼县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美好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