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6章 此地能抵百万兵(第2页)

毕竟是统御万方的大可汗,苏勒坦很快便从儿女情长中摆脱出来,重新琢磨起这封奏疏。作为穿越客,他依稀记得东川产铜,雍正时划归云南,令云南的铜产量最高达到全国产量的百分之九十五,清廷向东川一府征收的税银每年达百万两之巨。嗯,开铜矿铸币,明、清可以搞,朕自然也可以搞。可是,怎么个搞法呢须好生琢磨才是。

铸币之事其实一直是他眼中的大事。明洪武年间铸币之事属工部,天启二年,户部设立宝泉局,工部铸的钱于是减少。清依明制,在京城的工部和户部分别设立宝源局和宝泉局,并在各省设立铸局。可是雄才伟略的大可汗觉得铸币之事委托给两个不同的衙门,容易造成币制混乱,立国初便将此事完全委托给工部宝源局、裁撤了户部宝泉局;此后宝源局铸的钱币越来越多,成为大卫国筹措军费的重要手段,对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他又将宝源局升为铸币司,划归户部管辖。同时为向铸币司提供铸币的材料,又在工部设立矿业司,负责开采金、银、铜等珍贵矿产。

这两个衙门品级提高后,不仅开采出大量的矿产,还铸造出大量的金、银、铜币,不仅为大卫国发动战争提供大量军费,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可有一节,此前铜矿和金矿、银矿一样,是由矿业司垄断的,民间不得开采,若真像儿子说的那么干,允许普通百姓在东川开采铜矿,岂不是让朝廷失去了对铜矿的垄断地位

不过大可汗也明白儿子的意思,采矿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如今朝廷财政紧张,压根拿不出采矿所需的海量银钱,允许民间开采,不需要投入一文钱,便可迅速投产;且由于铜矿开采不足,大卫国每年都要向日本进口大量铜矿石,狡猾的红毛夷人(荷兰人)趁机购买日本铜屯积,导致进口铜矿的成本上升,若能加速开采本国铜矿,也可以大大降低铸币成本,筹集到更多的军饷;再者,放开民间开采,有利可图之下,不管是本地百姓还是外地百姓,手中有钱的皆愿采矿,没钱的也可以当矿工养家,既能让本地百姓的日子好过,又可以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来四川,解决因为战争蜀地人口锐减的问题。正所谓好处多多,不可不做!

不过,这个年代铜是用于铸币的战略性矿产,放开给民间开采,容易产生走私甚至会有不法商人买来铸造伪币。对这个问题,大可汗沉吟良久,觉得可以通过提高铸币工艺、增加防伪手段、严刑峻法等手段消除伪币;至于走私,可以让矿业司派官员驻矿场督查,并命御使监察,同时提高收购官价让矿主有利可图、抵消走私暴利的影响。

大可汗觉得凭自己的铁腕,走私和伪币都不是事,但还有一宗:运输,是的,运输,着实是个大难题!那么多铜,不可能全部用作铸币,肯定还有部分对外发卖、部分储存起来备用。作为可以铸币的战略性物资,自然要储存于大都的国库而不是地方府库。从偏远的东川运铜至京师,运费巨大,如何节省开支是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