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瑜伽行派其二
除此之外,瑜伽行派还对浩渺宇宙的本性进行了阐释。他们认为,从“存在”或“有”的角度而言,宇宙万有可分为三性:其一,遍计执性,恰似镜花水月般虚妄的表相。这意味着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知和执着,犹如心魔一般,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其二,依他起性。这就如同万物生长皆需阳光、雨露、沃土等条件的滋养,事物的存在是依赖于其他条件和因素的,并无独立的自性。通过对五位百法和三性的详尽阐述,瑜伽行派犹如智慧的灯塔,试图揭开宇宙万有的神秘面纱,帮助人们挣脱虚妄认知的桎梏,实现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换言之,所谓的假有或相对的表象,宛如镜花水月,实则是因缘或条件所催生的;而圆成实性,恰似那永恒的北极星,是一种绝对的表象,它不依赖因缘或条件,而是自身所绽放的真实存在。这种真实存在,唯有那些历经修行的人,方能在瑜伽直觉的深邃海洋中亲身体验,圆成实性亦如那真如佛性,熠熠生辉。从“非存在”或“无”的视角审视,可将其剖析为三无性:首先是相无性,犹如那虚幻的泡影,一切体性皆如梦幻泡影般虚无;其次是生无性,恰似那亘古不变的寂静,没有生,亦没有自然所有之性。所有的事物都不过是那看似存在的海市蜃楼;最后是胜义无性,它宛如那空灵的禅境,远离虚妄的执着,无相空寂,一切皆处于那超凡脱俗的清净之境。此乃瑜伽行者通过修持所能抵达的至高之境。
瑜伽行派犹如一位智慧的导师,将芸芸众生巧妙地划分为五类,犹如将璀璨的星辰分为不同的星系,它们分别是声闻乘种姓、缘觉乘种姓、菩萨乘种姓、不定种姓以及无种性。该学派认为,这五类众生之所以会有如此泾渭分明的分类,是因为他们各自所拥有的无漏种子和有漏种子宛如天壤之别。所谓无漏种子,恰似那纯净无瑕的珍珠,没有被烦恼的尘埃所沾染;而有漏种子,则如被污垢玷污的明珠,受到烦恼的束缚和限制,无法绽放出应有的光芒。正因这两种种子的天差地别,众生在修行的漫漫征途中所收获的成果也会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