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苦行其一
佛陀在悟道之前,曾在雪山上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苦行,那是一段如同炼狱般的岁月。这段时期的苦行,宛如外道苦行的幽灵,与后来佛陀所领悟的正道分道扬镳。在这漫长的六年里,佛陀承受着极度的身体和精神折磨,仿佛在烈火中炙烤,试图通过苦行的荆棘之路,抵达解脱的彼岸。
然而,最终佛陀如同黎明的曙光,刺破了黑暗的阴霾,毅然舍弃了这种苦行方式。他来到尼连禅河边,如同一颗沐浴在晨曦中的明珠,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供养。在恢复体力后,佛陀端坐于菩提树下,宛如一座宁静的山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悟道成佛,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正是由于佛陀对苦行的这一转变,犹如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后世的一些佛门弟子在提及“苦行”时,往往将其视为无益之苦,并认为佛陀早已弃之如敝履,将其归为外道。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在浩如烟海的佛经中,“苦行”这个词宛如一颗多面的宝石,并不总是指代外道苦行,它有时也闪耀着修习佛法的正道苦行的光芒。这两种苦行,恰似泾渭分明的两条河流,虽然都流淌着苦难和磨砺的波涛,但它们的本质和目的却犹如天壤之别。外道苦行恰似一叶孤舟,在错误观念和方法的茫茫大海中漂泊,追求的是一种极端的自我折磨,而正道苦行则如同灯塔,在佛法的指引下,通过适度的修行和磨炼,照亮内心的智慧和慈悲。因此,我们万不可将“苦行”草率地一概而论地归结为外道或无益之苦。对于“苦行”的理解,必须如同探寻宝藏一般,深入研究和正确解读佛经,方可避免因片面的认识而陷入误解和偏见的泥沼。
所谓外道苦行,恰似那歧途上的荆棘,以自我执着的心态去“贪求世福天乐”,进行着各种毫无益处且极端的苦行方式。这些苦行,或裸露身体如赤条条的泥鳅,或不穿衣服似那光溜溜的白条鸡,又或像牛、狗一般受持某些戒律,更有事奉火焰如飞蛾扑火,躺在荆棘之上如自讨苦吃等等行为。然而,这些都绝非真正的佛法所倡导的修行方法。正如经典中所言:“这种苦行,宛如那下贱的蝼蚁,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困境,是凡夫俗子所采取的愚笨方式,绝不是通往圣道的光明坦途。”真正的佛法所强调的,乃是通过内心的觉悟和智慧来斩断痛苦的绳索,而非通过外在的苦行去追逐那虚幻的福报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