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城门城门几丈高(5.5k)(第3页)

 又不是没钱,没必要省钱,只要不是浪费在不该花的地方就行。

 三楼的入座率一半不到,空旷的就像是陈默二人来时的那般安静。

 寻了个视线好的位置坐下,往外看去。

 轮渡船刚离岸,船尾便翻腾起一片混沌的泥黄浪花,喧哗着将两岸的风景不断推远。

 楼下的嗡嗡嘈杂裹挟着江风灌入耳朵,直到驶入江心,声音却忽然淡了。

 眼前豁然铺开了长江的宏阔画卷,那落日的光辉如流金般倾泻而下,给整个江面复上了一层粼粼的碎金,随波起伏,闪烁不定。

 许星晚的笑声传入耳中。

 “我们运气还挺好的哦,正好是傍晚时分了!”

 “是挺不错的。”

 陈默忽然有了主意,看了看外面的风光,又看了看许星晚。

 “星晚,我给你拍个照吧?”

 “好哇!”

 虽然陈默的拍照技术很一般,但风景好人够美就行了!

 (浦口码头到中山码头船上,场景参考这个)

 此刻天边云霞被烈焰点燃,层层叠叠,绚烂而炽烈地燃烧着,仿佛天公在江上铺开了一幅巨大的、正在燃烧的锦绣。

 而眼前的佳人,笑得灿烂,比蜜糖还要甜。

 陈默按下键,将美好定格在这一瞬间。

 重回到座位上,陈默给图片给许星晚看。

 这一次拍得还不错,难得获得女朋友的称赞!

 正在他沉浸在自己拍照技术进步的时刻,许星晚双手顶着脑袋,眼神很认真的问向陈默:

 “默默,你觉得南京是一个什么城市?”

 默默是许星晚在外面对陈默的称呼。

 “南京吗?”

 陈默陷入了思索中,将这大半个月的体验回味了一番,看着外面波光粼粼的江面,不确定道:

 “我觉得南京是一个四季分明,各方面都很综合的城市,无论是人文、历史、美食、习俗等等,都不存在短板。”

 说着,他又补充一句:“目前感觉还可以,如果厦门适合短时间度假的话,那南京还是比较适合定居常住的那种。”

 “嘿嘿!(*^▽^*)”

 许星晚傻笑着,别的没听进去,她只在乎“适合定居常住”这六个字。

 随后,她也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是南京人,因为这个空乘这个职业去过国内不少城市,虽然也没在外面待多久,但我挺喜欢南京的,嗯,准确说一直都很喜欢。”

 许星晚静静看着外面的景色,悠悠道:“它比北平秀气点,比杭州大气点,比上海土一点,比广州冷一点,比西安湿一点,四季分明,夏热冬凉。”

 “原来是「火炉」,夏天天气热起来地上能煎鸡蛋,每年城市频道都有个把记者要在大街上煎两个蛋给大家看看。然后冬天也很阴冷,至于春秋天短的要命,还没穿几天长袖呢,风一刮就得换棉袄。”

 “还有南京人挺喜欢花花草草的,一年到头都要顾着,一月是腊梅,二月是迎春花二月兰,三月是梅花,四月是樱花,五月是梧桐,一整个夏天路两旁边的梧桐简直把公路变成了绿色的隧道,车走在里面一点不热。”

 许星晚像是报菜名一样,眼睛都快亮了。

 “八月是看桂花的时候,就可以顺手在街边买几包糖炒栗子,一路走一路吃。空气里面都是桂花的甜香,不来一碗赤豆小元宵、桂花糖芋苗都觉得对不起这大好的时光。”

 “九、十月份就上栖霞山,看红叶漫山遍野的样子,感觉好像一年又到了头。这时候梧桐树的叶子要落啦,银杏倒是刚好,金黄的小扇子随风飘落,打个旋儿就是腊月,要过年啦!”

 “不过有时候我也觉得南京是一座很旧的城市,但是它的旧和苏州不一样。整体城市是很美的,透着一种泛黄、泛青的味道,倒不说具体哪个地点好看,它的路大部分都是很好看。”

 “记得以前读书时候,学校就在鼓楼区,我每天上学都要到古林公园后面下车。那里的街景较为疏朗,早点铺子还在营业,蒸笼里冒出丝丝白热气,有见缝插针的水果店,还有必不可少的鸭血粉丝汤店……”

 陈默听着许星晚的述说,感觉对这个城市的认知变得立体许多。

 真要挑毛病的话,只有一点陈默受不了。

 那就是南京冬天是没有暖气的,正好处于北不北,南不南的地方,冬天的冷是寒风凛冽到骨头里的那种。

 瑕不掩瑜,即便是孙先生也这样评价南京:

 “南京为华夏古都,在北平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

 这样的城市,有谁能不爱呢?

 下船后,许星晚兴奋劲儿还没缓过去,又突发奇想道:“我用南京话给你念一段我们南京本地的童谣怎么样?”

 陈默笑着点头:“好啊。”

 许星晚特意清了清嗓子,还得把脑袋撇过去,不然说对着陈默说方言总感觉会笑场。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骑大马,带把刀,从你家门前抄一抄。”

 “问你吃桔子吃香焦?”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骑大马,带把刀,问你要橘子要香蕉?”

 “城门城门几丈高……”

 陈默脸色忽地一怔,默不作声地望向远处。

 这首童谣让他想起一部明年7月底上映的电影,内心里五味杂陈。

 ps:难得更新稳定了一次,这章5.5k字数了,斗胆求一下推荐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