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鸡场(第3页)

 但翻到疫病防治章节时,周辰的眉头渐渐皱紧。 

 日志上记载的许多高效抗生素和疫苗,在1935年根本无从获取。 

 眼下能用的只有刚刚量产的青霉素,但是单独一种抗生素很容易产生抗药性,眼下倒是没什么,日子久了可就会产生大麻烦。 

 反倒是那些被现代养殖业视为辅助手段的中药方子,在这个年代成了救命稻草,比方说用黄连熬水治疗鸡白痢、鱼腥草拌料缓解呼吸道症状。 

 想到这里,他立即派人到各乡镇张贴告示,高薪聘请懂得禽病治疗的民间兽医。 

 消息传开后,陆续有背着药箱的土郎中前来应聘。其中有个姓李的老先生尤其引人注目,他祖上三代都是给大户人家看护鸡鸭的,药箱里装着几十个粗陶罐,分门别类装着研磨好的药粉。 

 “鸡霍乱用这个黄罐子里的药,掺在温水里灌服,三天准好。要是鸡冠发紫,就得换黑罐子里的药,还得加针灸放血……”老人用长满老茧的手指捻着药末示范。 

 周辰如获至宝,专门安排学生跟着这些老师傅记录验方。 

 此时后勤处长提议调用军队的兽医,却被周辰婉拒。那些穿制服的军医确实技术过硬,但他们日常处理的都是战马的蹄铁伤、骡子的肠胃胀气。 

 偶尔遇到禽病,开的方子动不动就是灌服磺胺嘧啶,那能毒死半窝鸡的剂量就让人心惊肉跳。 

 有个年轻兽医不服气,偷偷用治马鼻疽的方子给病鸡灌药,结果第二天鸡舍里躺倒一片,反倒让老农们的中药熏蒸疗法显得更加可靠。 

 夕阳西下时,周辰站在新建的草药晾晒场边,看着学生们把新收购的黄芩、穿心莲铺在竹席上。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鸡鸣声,混合着老农们用方言吆喝的声音。 

 说实在的,来这里干活的学习的,至少是鸡舍数量的50倍以上,确保24小时都有人盯着,这第一批的白羽鸡简首是享受了无微不至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