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新华工业新图谱(二)(第2页)
走近细看,每一台发酵罐都堪称精密工程的杰作。罐体内壁镶嵌着 32 组高精度传感器,这些小小的 “眼睛” 和 “触角”,时刻警惕地监测着温度、湿度、ph 值等十七项关键参数。它们如同敏锐的哨兵,一旦发现细微变化,便会立刻将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就像是发酵罐的 “大脑”,它拥有强大的分析能力。/t^a+y′u¢e/d_u·.·c/o-m-系统会根据菌种生长曲线,动态调节搅拌速率与溶氧量。为的就是确保每一株青霉素菌株,都能在 23.5c±0.1c的黄金环境中茁壮成长。这个精准的温度控制,就像为菌株们量身定制的摇篮,让它们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 “繁衍生息”。
透过防爆观察窗向内望去,琥珀色的发酵液在柔和的蓝光下翻涌。那不断起伏的液面,好似蕴藏着生命密码的神秘海洋,又像是一个微观宇宙在不断运转。这里的每一滴液体都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每毫升液体都将孕育出拯救万千生命的希望,它们承载着人类对抗病痛的决心与期待。
“就建在北平西郊的清华园
附近。” 他在纸上标注,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清晰的痕迹。“对外称与汉斯国默克集团合作,主打抗生素和疫苗,派一队留学生去汉堡‘进修’,三个月后回来当‘技术骨干’。” 系统提示的配套人员名单己自动生成:五十名药剂师,个个经验丰富,熟悉各种药品的制作工艺;两百名熟练工人,手法娴熟,能快速适应生产线的节奏;甚至包括三名懂汉斯语的翻译,他们的 “汉斯国履历” 正在领事馆加急伪造,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让人看不出丝毫破绽。
目光西移,晋阳盆地的煤炭资源让 “大型机床厂” 的选址水到渠成。阎西山治理时留下的兵工基础,厂房、设备虽有些陈旧,但经过修缮改造,正好承接高精度机床的生产。章学良翻开系统手册,上面的瑞士肖布林精密车床参数让他瞳孔微缩:“定位精度 0.001 毫米,足以加工坦克炮管的膛线。” 这意味着有了这样的机床,北方的武器制造精度将得到极大提升。对外宣传自然是 “与瑞士公司合作”,反正欧洲的精密机械技术本就令人信服,没人会怀疑这背后的真相。
常山的棉纺业基础让章学良把 “大型棉纺被服厂”安排在了这里。这里有着悠久的棉纺历史,熟练工人众多,原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足。系统提供的代英帝国利兹纺织设备清单长达二十页,从清花机到络筒机一应俱全,每一台设备都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纺织技术,每日可处理五十吨原棉,生产效率极高。章学良特意在规划图上标注 “与曼彻斯特纺织协会合作”,并让津门海关 “查获” 一批 “走私” 的代英帝国纺织机械 —— 实则是系统生成的伪装道具,外观与真正的代英帝国设备一模一样,足以以假乱真。
泉城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化工原料优势,成为 “大型石油化工厂” 的理想选址。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与盐矿资源,这些珍贵的化工原料如同大自然赋予的宝藏,为石油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系统给出了极具魄力的承诺 —— 六个月内建成苯酚与合成橡胶生产线。这两种产品在工业生产与军事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苯酚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医药、染料等行业;合成橡胶则是制造轮胎、橡胶制品的关键材料,对于军事装备的制造同样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