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涛声絮语 银鳞满舱(上)

修葺一新的“顺风号”,如同一位洗去尘埃、换上新装的矍铄老者,轻巧而稳健地滑行在初秋澄澈的海面上。

 

桐油与新木的清香,混合着永恒的海盐气息,在微凉的晨风中弥漫开来,这味道对王大海而言,比世间任何名贵香料都更令人心醉神迷。

 

出海前,刘桂兰硬是把一个灌满了滚烫热水的暖水袋塞进王建国怀里,又仔细检查了他腿伤处的厚棉垫。“老骨头刚接上,海上风寒重,给我捂好了!”

 

秀兰则默默地将几盘新缝制、坚韧结实的尼龙手抛网,小心地卷好,塞进王大海那个磨损但被仔细擦拭过的出海工具箱。

 

此刻,王建国挺立在船头,目光灼灼地扫视着这片他熟悉又敬畏的海域,胸膛里那颗沉寂许久的老水手之心,正随着船身的起伏有力地搏动着。

 

“看那浪纹!”王建国指着前方一片略显凌乱的水面,大声道:“小子,学着点!这底下指定有鱼群搅动!你爹我当年,就凭这眼力,哪次不是……”他习惯性地想吹嘘几句,话到嘴边却顿住了,似乎想起那些为数不多的“满载而归”的记忆里,也夹杂着太多生活的窘迫和船身的伤痕。

 

他讪讪地摸了摸新换的青铜舵轮,粗糙的手指感受着那冰凉顺滑的触感,目光复杂地扫了一眼身旁的儿子。

 

王大海正熟练地调整着帆索,闻声转过头,脸上没有丝毫的不耐,他一脸认真倾听的神情,专注的听着王建国的每一句话。

 

“嗯,爹,看到了,看着这纹路是确实有点乱,不像平常的浪涌。”他顺着父亲的手指望去,眼神清澈。

 

前世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渔民,这每一道波纹、每一缕水色变化在他眼中都和摊开的书本一般。

 

但看着父亲这旺盛的教导欲。这絮絮叨叨的、或许并不完全精准的朴素经验之谈,在经历过生死离别、尝尽悔恨滋味的王大海耳中,是失而复得的珍宝,是这涛声起伏中最动听、最熨帖的旋律。

 

“对咯!就是乱!”王建国见儿子听得认真,劲头又上来了,指着更远处一片看似平静的海域,“别光看热闹的地方。

 

王大海顺着他的指头,王建国指到了西边,大声说道:“瞧那边,水色是不是比旁边深那么一点点?看着不起眼吧?这种地方,往往藏着大鱼!老辈儿人叫它‘静水窝’,大鱼就爱搁这儿猫着,”王建国一边用手笔画着,一边戳了戳那片水域,“像你娘藏宝贝鸡蛋似的,越是犄角旮旯、看着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藏着好货!它们在暗处等着小鱼虾懵懵懂懂送上门呢!”

 

王大海听的认真,当起了捧哏的角色,故意装傻充愣,挠了挠后脑勺,一脸求知若渴的呆样,傻傻的问道:“爹,那咋能知道这窝里藏的是大货还是小虾米?总不能真跳下去瞅瞅吧?那不得喂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