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又是白沟河

 第122章 又是白沟河 

 汴梁,连续多日晴朗无风。\求!书?帮_ ·最,新-章.节·更/新¢快^
 

 清晨的空气中飘着阵阵薄雾,只要等太阳出来,这点薄雾就会烟消云散,今日注定是清澈明媚的一天。
 

 蔡京坐在院子里,他年事已高,已经获准不必每日去讲义司处理政事,等着有紧要的事,再来跟蔡相请示,由他决断即可。
 

 前些日子,蔡京又到处挤吧出些钱钞来,送到了内府中供官家花销,赵佶龙颜大悦,对他是极尽恩宠。
 

 不过他此时,脸色并不是很好。
 

 官家安排李纲进了讲义司,吴敏进了枢密院,这都是旧党中人,被自己排挤出汴梁的人物。
 

 而且童贯三番五次派人来要军饷,朝廷拖欠西军的军饷,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以前时候,童贯虽然也会帮着要,但从未催的未如此急。蔡京也习惯了,先用西军的饷银来补窟窿,最后再挤出点来给他们。
 

 不过此番西军伐辽,是童贯获得王爵的一战,不由得老太监不急。
 

 “西北有人来么?”
 

 蔡京问完,蔡府都管赶紧弯腰道:“回老爷,来了。”
 

 蔡京眼色一亮,问道:“怎么没报?”
 

 老都管神色有些古怪,尤豫了片刻,还是说道:“这他们只算来些西北自产的风物,老奴便自作主张,没有报与老爷知道。”
 

 蔡京一听,眉心瞬时皱了起来。
 

 陈绍抄没了三个豪商的消息传开,所有人都知道他发了一笔财。
 

 但是汴梁的权贵,左等右等,也没有等到他来送礼。
 

 即使是关系还不错的蔡京,都有些埋怨。
 

 蔡京只是比其他人瑞智一些,不代表他不贪财,实际上他贪的最多。
 

 在蔡京的意识中,陈绍是投奔自己了。而且目的应该是在童贯伐辽成功之后,让自己庇护他。
 

 本来他还觉得是路途遥远,陈绍暂时没送到。
 

 此时才知道他是真没打算给。
 

 饶是蔡京气度不凡,此时也有些恼了,我几次帮你说话,你竟然无动于衷。
 

 难怪童道夫总是说此人辜恩负德,过河拆桥,如今看来确实如此。
 

 “陈绍”
 

 蔡京叹了口气,以拳击掌,颇带懊恼地说道:“终究还是年轻了些,小门小户出身,不读诗书,目光如此短浅。”
 

 他还是蛮在意的,因为朱勔那时候,真的是以一己之力,供养了汴梁这些权贵。
 

 如今朱勔倒了,西北的定难军好生红火,他竟然不来上供
 

 蔡京的心中,依然是文人上流,武官下作,将陈绍看低了一些。
 

 他要是知道,陈绍动辄说什么‘我亦一时之雄也’,估计会更加恼怒。
 

 再聪明绝顶的人,终究还是要被时代限制。
 

 ——
 

 河北,宋辽边境。
 

 夜色如漆,头顶繁星点点,浩瀚银河在这里无比壮丽的展开。
 

 星光之下,了望台上的火把,照耀出长长的影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远远的不知道是哪种夜鸟在有一声没一声的哀鸣,却让整个夜色显得更加寂静逼人。
 

 童贯的帐中,坐着几个北地使者。
 

 伴随着,女真已经攻陷辽国的中京府,兵锋直指辽东和燕京。
 

 曾经的庞大帝国辽国已经奄奄一息。
 

 整个北地,辽国统治体系土崩瓦解,四处盗贼蜂起,守臣或降或叛
 

 今夜来的,是怨军将领郭药师的人。
 

 他如今奉命,守在涿州,颇有待价而沽的意思。
 

 辽人也不是不知道,此人有反心,无奈此时已经是山穷水尽,实在无法再出兵平叛,只能寄希望于他和宋人谈不拢。
 

 童贯笑着说道:“某是知兵的,七年前,大辽皇帝在护步答岗赔光了帝国的主力。从此便一蹶不振,女真人四下攻城略地,无人能挡。这个时候你们辽帝在做什么?还在到处打猎游玩!
 

 前不久耶律淳再次战败,他连燕京都不敢回了,朝西京大同府逃去。”
 

 “你家郭将军本是汉人,不趁此机会弃暗投明,更待何时。”
 

 郭药师派来的,是他心腹中的心腹,一起被招募进怨军的甄五臣,他见童贯只让自己这些人来降,却不开口提条件,就知道他们心不诚。
 

 童贯说完之后,大帐内鸦雀无声,幕僚们也都板着脸默不做一语,并没有来给递话上台阶。
 

 甄五臣见状,已经知道这次多半谈不成什么,郭大哥来时说了,若是他们实在开不出什么好的条件来,这个降还真就不投了。
 

 他们这支军队,是辽国新成立的军队,耶律淳拿他们纯当炮灰用。在大辽根基太浅,能挣扎生存到现在,后来都是靠着郭药师带着他们拼了性命踢打出来的。
 

 遭逢如此乱世,北面女真,南面大宋,北辽内部,也是乱成一团,出了城中,外面都是汉人豪强创建的坞壁,生存环境也险恶无比,身在其中,谁又不关心到底这个团体前路何处?
 

 大家对局势,都有了解,并非是完全不懂。
 

 你大宋傲慢如此,难道不知如今选择多的是,涿州在自己手里,不行就投女真!
 

 他站起身来,抱拳说道:“我家将主,如今是常胜军都管、涿州留守,不知降宋之后”
 

 童贯笑道:“一切好说,届时再谈。”
 

 甄五臣点了点头,抱拳叉手道:“既如此,我等告辞!”
 

 说完,带着手下掀开帘子,拂袖而去。
 

 看着他们离开之后,童贯冷笑一声,“怨军反复无常,此时来投,还敢伸手讨要官位。等来日杀败耶律大石和萧干,他只有祈活命的份!”
 

 赵良嗣点头道:“宣帅明见,郭药师此人不可信,前年两营叛,劫掠乾州,后从招安;今岁全军复叛,而攻锦州。算是今夜,他已经是三叛大辽了。”
 

 赵良嗣此人,有点书生意气,对别人的道德要求极高。
 

 陈绍虽然后来屡立大功,他也觉得陈绍不堪重用,每次童贯要提拔陈绍,他就跳出来说陈绍当年去汴梁路上,勒索乡绅的事。
 

 而郭药师的人品,还不如陈绍呢,他是几次三番背叛契丹,然后又投降契丹是真正的反复无常。
 

 出了宋军大营,甄五臣冷声道:“童贯如此托大,咱们来投,必被其所辱,不如劝大哥三思。@\¤看#-/书;?君[? £>无??错:?内-?容£”
 

 其馀骑士纷纷附和。
 

 ——
 

 四月份,蔡鞗难得回去了趟汴梁。
 

 再回来时候,由张道济护送,他是蔡京堂侄的连襟,原本是在禁军中做军器监械作使的。
 

 如今禁军被裁撤,他便想着求一个官,蔡京想着自己小儿子在宥州,没有完成自己安排的任务,便让他跟着来。
 

 在宥州打下底子,今后朝廷伐辽成功之后,真的来削藩西北的时候,可以让自己的儿子和亲戚张道济趁势掌握定难军。
 

 他们回来的时候,陈绍早就得到了消息,闲着没事的他到城门口迎接了一番。
 

 就算是给蔡京了个面子。
 

 陈绍本身不是大宋的人,他心中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重文轻武的想法。
 

 所以他更喜欢从实力出发,来看待与其他人的关系。
 

 他一直觉得自己已经很强了,汴梁那些大人物,也该重视自己才对。
 

 所以他才会一直给童贯写信,才会不怎么送礼
 

 他觉得自己这样做合情合理,童贯、蔡京则觉得他是自大无知,忘恩负义。
 

 今日出来迎接他儿子,更是给了天大的面子。
 

 马车赶来之后,蔡鞗下来见陈绍,依旧是那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稍微见礼就要离开。
 

 陈绍本来想说准备了接风宴,看他这样,顿时有些生气。
 

 蔡京派你来,是给我面子;我带着宥州的文武官员出城迎接你,是给足了你面子。
 

 怎么还拽上了?
 

 你出来说了三个字就要走,把大家当什么?
 

 就算是蔡京来了,也不该如此!
 

 陈绍心中对这个蔡鞗,已经是厌恶至极,他冷笑一声,刚要离开,护送蔡鞗前来的张道济,笑呵呵上前,叉手道:“拜见节帅。”
 

 陈绍早就知道了他的情报,也知道他是来做什么的,所以对他有些冷落。
 

 此时张道济主动来拜见,陈绍便点了点头,笑道:“一路辛苦了。”
 

 “不敢不敢,都是末将分内之事。”
 

 陈绍见他不似作伪,反正酒宴都准备好了,蔡鞗那王八蛋不去,就带这张道济喝点吧。
 

 “我备下酒席,如若不弃,一起吃酒去?”
 

 张道济露出一副惊喜神色,拍手道:“嗨呀,节帅如此抬爱,岂敢不从!”
 

 等到了地方,张道济发现,陈绍确实是诚意满满。
 

 这酒楼位于城中大道上,已经被陈绍包下,今日暂不接待其他客人。
 

 宥州城的文武官员,来了不少,大家也不是卖蔡鞗面子,而是看在他爹的份上。
 

 却不知这人生下来,就是宰相之子,性子有些傲慢。
 

 他倒不是针对陈绍,只是被发派到这种地方来,心中存着怨气,一路上对张道济也是懒得搭理。
 

 张道济看着宥州的文武官员都在,心中已经嘀咕起来,这些人对陈绍不是一般的敬重。
 

 这种发自心底的服从和认可,是装不出来的。
 

 他马上就想到,蔡京来时让他在这里好生经营,将来有可能就扎根在此。
 

 如今看来,蔡太师一把年纪,而这位节帅却如此年轻。
 

 蔡京真能活到那天么?
 

 定难军地广物博,若是节帅陈绍威信如此之高,朝廷真能轻易削藩?
 

 自己虽然和蔡太师有点亲戚,但是这么多年,他也就把自己安排进禁军。
 

 蔡京尚且如此,等他百年之后,蔡氏根本没有一个能撑起来的。
 

 自己辛辛苦苦,改良神臂弓榫卯结构,使连射故障率降了一大半,督造霹雳炮车三百乘,功劳满满的。
 

 结果正等着升官呢,蔡太师把禁军一锅端了,根本没考虑自己的事。
 

 浪费大半辈子时间,在禁军军器监,接下来自己不能再一味地依靠这个不靠谱的亲戚了。
 

 在这棵树上,估计真会吊死。
 

 陈绍年轻有为,自己和他接触不多,但是他却十分客气。
 

 要是能再定难军站稳脚跟,也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有了这个想法,张道济就不是单纯的吃酒宴了,他在席上开始有意无意地说起自己的功绩来。
 

 果然,陈绍很感兴趣,问的十分详细。
 

 有些事,看得出来,节帅确实不懂。但是他有个好处,就是不会不懂装懂,而是很虚心地请教。